Title: 淪陷[松林異境2] Author: 布萊克・克勞奇 看這本實在有點中伏的感覺,先聲明以下有劇透,特別是連第一集也未看的人,不要怪我穿橋。 看第一集時,一直以為是推理小說,結果太震驚於原來這個是末日故事,沒有深思故事的設定,今次看續集,開始感覺到一個個問題。 故事接上一集,主角特勤局特工伊森來松林鎮調查同事失踪之事,遇上交通意外,醒來發現自己被困在松林鎮中,多番反抗調查,死過翻生,原來真相是時間已經過了二千年,科學家碧爾雀發現人類基因在異變,估計人類會滅亡,所以推行了大型生命中止計劃,把自己團隊和一群人急凍起來,二千年後再甦醒,建立松林鎮,養一班人成為鎮民,松林鎮被高山包圍,又有通電網隔開現時估計由人類演變成的畸人,碧爾雀就如上帝一樣。 今集是伊森成為了松林鎮的警長,原本明白到圍網後的人類世界早已完全消失,便乖乖做其警長,但最後都是受不了碧爾雀當人全是其操控的玩物,向大家說出真相。 中伏主要是原來故事還有排講,完全無心理準備,看完這本完全無看完一本書的感覺,當然最重要是有好多質疑,所以才會不滿故事未完。 奇怪的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有變,不是想方法解決,而是雪起一班人,二千年後醒來,件事解決了嗎?這班人的基因不是還會繼續變嗎?物資儲二千年不變,真的很難理解,而且所有東西都變成消耗品,無論之前儲了多少,總有用盡的一天吧,完全不像想將人類永續下去,冬天要靠乾口糧,而且冬天接近半年,玻璃、車、汽油全部爛一件無一件,又不覺得佢地珍惜。瘋狂科學家保留了最後一班人,但咁又點呢?除了成為奸角,我看不到他存在的目的。 比起《羊毛記》,兩者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這本書的人類保存計劃明顯粗疏得多,唉,還看下去嗎?
科幻
Title: 星移記 Author: 休豪伊 本來這本《星移記》是夾在《羊毛記》和《塵土記》之間出版的,中文版選擇出了《羊毛記》和《塵土記》,然後再出這本《星移記》,有好有不好,看完《羊毛記》,的確第一時間想看《塵土記》,但跳了《星移記》,的確有些地方看得不明不白,但另一方面,想像把《星移記》夾在中間看,又好像忽然沉了下去,起碼我在初段感覺是有點悶。 這個故事,就像其副題,「羊毛記 起源真相」,就是講這一切的起源,世界是如何毁滅,這些地堡是如何出現,不過看完《塵土記》,其實已知大概,寫到這裡,發覺還是先看這本好一點,看完《塵土記》再回頭看,大大減低看這本的樂趣。 畢竟《羊毛記》最好看是是茱麗葉,一直看唐諾有點悶,看到第十八地堡和十七地堡會較興奮。
Title: 火星任務 Author: 安迪.威爾 這個類型的科幻小說從未遇過,不過真的很好看,如果我的科普知識再好一點應該更好看。 故事簡單不過,就是一班太空人去火星做任務,遇意外全體撤退,但其中一人不幸在撤退途中被擊落,在火星殉職,其他人唯有捨他離去。但原來「殉職者」瓦特尼狗屎好運大難不死,但一個人孤伶伶流落火星,為免餓死好等到下一次火星任務的人到來,於是日日搞東搞西玩命以求生。另一方面,全地球的人都注目在這個火星上的倖存者,NASA要全力救他回來。 故事好看在作者的性格,或許是他賦予主角的性格,好樂觀而幽默,看他多次險死還生,搞搞笑笑的又解決一個問題,真的非常過癮,之前話如果我的科普知識好一點會更好看,是他在火星上求生的方法,涉及很多科學知識,應該不是太深的,是我太不濟,看來似懂非懂,就差了那一點點。 最後當然救到這個流落火星的人,當中花了的錢、心血、時間都不可計算,連中國也參了一腳,主角以人有救助人的心作結,的確是這個主角會想的東西,雖然善得有點離譜,不過看完很開心就是了。
Title: All you need is kill(明日邊界) Author: 櫻坂洋 我是先看了港譯《異空戰士》(今次台譯明日邊界切合得多,香港個名我見過十次都講唔返出來)的電影,才看這本原著小說,其實電影只抽了個設定出來,情節完全不同。 以小說來看,其實寫得不太好,不過我有點懷疑是因為翻譯的問題,文字有點煩同不夠流暢,大都是很複雜的句子,我是跳着掃瞄式地看,實在沒心機一隻隻字看。 當然最好的還是故事的設定,敵人的致勝絕技時間迴圈,人類偶然間也連上了,像打機有無限save,總會出路,情節就普通啦,文字多少影響了閱讀的樂趣, 結局就相當不錯。
Title: 致命演化 Author: 雅尼克.孟杰 一直看下來是普普通通的末日小說,今次導致末日的是致命病毒和植物的快速笁長。 主角由地下實驗室一直逃亡,由法國走到美國,總之就是驚險和奇怪事不斷發生咁囉,原來都只是普通程度,最後筆鋒一轉,(嗱,下面劇透)原來原因是來自外太空的隕石,那同40年前的衞斯理有何分別?但又想談大道理,硬要拉上人類過度開發大自然,說大自然的反撲,說教意味太明顯之餘,從故事發展的角度看亦太刻意不自然,最後主角解決問題,不相干的人一一死去,主角再反思問題等等,最後簡直是作者在自說自話,宣揚自己的信念,不是反對其信念,但作為小說,真的是失敗的結尾!
Title: 羊毛記、塵土記 Author: 休豪伊 兩本各厚達五百多頁,字又密又細的「巨著」,終於看完了,近來對這些厚到責死人的書有點怕怕,好像一直看都沒多大進展似的,天長地久之後才KO一半,雖然看這兩本依然令人很心焦,但的確很好看啊! 題材是我很喜歡的末日故事,世界末日了,人們住在深入地底的地堡中,百多層的地堡就是全世界,因為外面的世界有毒,只有被判死刑的人,才會穿上防護衣,被放逐出去清洗鏡頭,然後再死在外面。不過這一切只是精心策劃的騙局,發現真相的人便要離開,終於主角茱麗葉一步步的找出真相。 當少數人以為自己可以主宰所有人時,真的很恐怖,人不再是人,只是一堆數字,不過在如此專制,資訊如此封閉的環境下,人,還是會努力找出路,不過茱麗葉肩上的重擔真的太沉重了,要行過厚厚兩本書的距離真不容易:)
Title: 太和計劃 Author: 馬克.艾伯特 《太和計劃》可算近期較好看的書了,作者前作《最後理論1&2》都相當吸引,仍然保持水準。 故事一開始已相當科幻,匪夷所思的義肢已夠吸引,然後是少女駭客,一個個被摘除腦葉的人成為活的元件,互相連結成為能力最強大的電腦代替品,但元件覺醒了成為有思想的共同體,決定消滅大部份的人類,只保留小部份人來繁殖元件(即係生仔!),以開創太和的新世代! 大橋同《未來戰士》相似,但細節經過了這許多年,當然有不同,中國發明,原本打算用於監察反對勢力如彊獨等的太和系統,就描寫得相當精采,甚至令我想起艾西莫夫基地系列中不知那一本所寫的蓋亞生命體,就是集體意志控制個別個體,其實還有不少科幻小說也講過這類集體意識,這個故事描述其產生的過程,感覺相當合情合理,我有想過這是否真的是人類進化的一步?當然故事說下去太和變了奸角,但如太和所說,智人真的十分愚昧,每一刻都在自取滅亡。 太和在中國發展,看來美國人真的把中國看成大奸角,還把中國弄得亂七八糟,三峽大壩也炸掉,反擊時只打沉了美國第七艦隊幾條船,把中國說得相當低能,看時有點不是味兒,但無可否認故事相當精采,這些新科技都有相當現實根據,所以真實感十足,場面又勁,可想像拍成電影的畫面亦勁有看頭,總之想像這本書是荷里活A級科幻娛樂片便是了。
Title: 一秒之後 Author: 威廉.福岑 一秒之後,世界就完全變了樣!說的並非天荒夜談,而是只要在大氣層引爆一枚核彈,以前所擔心的核彈問題反而次要,核彈引發的副產品電磁脈衝,令所有精密電子產品報銷,世界就倒退回沒有電力的時代,更糟的是,以前沒有電力,所有配套就是在沒有電力之下運作的,現在突然沒了電力,住在18樓C座的人要行18層樓,自來水沒了,雪櫃沒了,所有通訊沒了,更恐怖! 故事就是如此,據說這並非科幻橋段,電磁脈衝的威脅確實存在,背景設定在美國山區的一個小鎮,住民約一萬人左右,想像一下在香港的話,情況更恐怖,我們有七百萬張嘴,而差不多完全不生產糧食! 當沒了文明之後,大家就會發現生活是多麼脆弱,故事是講當過軍的歴史教授帶領黑山鎮渡過困難,免得大家在末日中成為禽獸。教授約翰寫得很有人性,也有軟弱的時候,但老老實實,我覺得這本書只是普普通通,看到一半有點悶。 可能因為末日書看得多,亦太愛看美劇《The Walking Dead》了,人與禽獸之間應如何分野,在絕境中如何仍保存自己成為一個人,在《The Walking Dead》中給我思考和震撼的衝激更多,而且教授一再強調甚麼美國人之類的,又有點大美國感覺,又扣了點分啦!
Title: 人形軟件三 Author: 譚劍 終於看到人形軟件的大結局,看之前兩集都不記得是甚麼時候的事了,起碼是我寫這個書櫃blog之前的事了,即兩年多前了! 老實講,來到最終回真的有點失望,本來人形軟件的設定是幾有趣的,加上虚擬旺角、黑客大戰之類的,算相當有新意,香港人看來亦很親近,但作者野心太大,想再講更深層次的貧富差距,剝削等問題,就顯得有點眼高手低了,有些想法未免太簡單,甚麼後人類計劃有點不清不楚,富人藉此延續富貴千秋萬世也是一步跳原=赤結論,基本上只是很想當然的設定。 要說大問題,就要有多方面的知識,這才會好看,硬要寫反而難看,之前兩本純娛樂不是更好嗎? 其實內容現實結合虚擬世界有點《守護程序II:自由之戰》(又是這本,不要怪我,這是近年最愛)的影子,但別人寫得多好,每一個內容都有現實基礎和理論支持,看完的震撼力才夠大,沒有下苦功而走去挑戰,就只會相形見拙。
Title: 格殺決策 Author: 丹尼爾.史瓦雷茲 太有期望,所以大失所望。 我異常極之十分喜歡的神書《守護程序II:自由之戰》,作者的新作自然一到手立即搶着看,可惜卻是非常一般的科幻驚險書,又係有個博士在逃命,捲入陰謀之類。大橋是日漸普及的無人機問題,不能說不好看,但就是很普通的走走逃逃最後反擊,完全沒有神書那種故事背後,令人深刻反思的魅力。 是不是神書己是作者的全部?不過我暫時還會觀望一下,這個故事也可能有續篇,希望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