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11/22/63 Author: 史蒂芬.金 並不常看史蒂芬.金的作品,不是不喜歡,但並沒有很喜歡,而他又是多產作家,所以看見新書,就更容易pass!這一本故事架構很有趣,所以就買來看了。 又是穿越的故事,今次是有一個被稱之為兔子洞的時間裂縫,穿過兔子洞就會回到1958年9月9日上午11時58分,不論回去多久,返回現代只會過了2分鐘,而每次回去,一切都會重設。發現兔子洞的餐廳老闆,於是由過去搬回一批批平價肉去現代賣,每次搬的都是月一水一批肉,後來忽發奇想,要拯救5年後會被刺身亡的甘迺迪總統,扭轉之後大批美國人在越南送命的歷史,但過去是很頑固的,要改變一點也不容易。餐廳老闆因患了末期癌症,等不及救總統,於是拜托了熟客,一個中學英文科教師去進行,就此主角走上了回到過去之路。 故事有點長,先是要救餐廳老闆改變歷史作實驗的對像:一個意外受傷令下肢癱瘓的女孩,然後又要救他的學生:小時候全家被醉酒的父親所殺,自己也跛了一條腿,最後還要去救總統,這幾年活在過去的生活,卻認識了一生的最愛,大概就是這樣。 為免劇透,不說太多,過程中主角遇上很多艱難的抉擇,令我不斷想翻去後面偷看結局,甘迺迪是否可以令人投入這麼多來拯救呢?我不是美國人,我沒有那分感情,結局倒是相當發人深省。
科幻
Title: 白金數據 Author: 東野圭吾 東野圭吾的具科幻元素的作品,描述原來人的DNA包含了很多資料,將來可以靠DNA來知道這個人的性格傾向、樣貎特徵,於是主角神樂利用DNA的特性,建立了搜查罪犯的系統,只要在犯案找到罪犯留下來的具DNA的物品,便可以用系統對比,找出犯人,即使沒有犯人的資料,也可找到近親的資料,人像模擬更是非常神似,所以只要市民合作登記DNA,鎖定犯人可說易如反掌。 神樂如此極端地相信科學,其實是受父親影響,父親是著名陶藝家,最後卻輸了給電腦,藝術好像可以變成數據,而不是由人創造。想來這個故事就是要人反思科技和人心的關係,不過我對結局不是太滿意,舖陳了這麼多,都只是很原始和一點也不高科技的問題,有點失望。
Title: 凶港首、二、三部曲 Author: 超值牌 自從中了《紅Van》的伏後,對網絡小說有很大戒心,擔心都只是只會推砌,故事亂來的,《紅Van》已是相當出名的先行者,理應最得,第一集還幾好,很多謎團等作者解釋,結果發現原來作者跟本是還寫還想,之前舖下的謎,完全無法解釋,由此對網絡小說便有點抗拒了。 在書局發現了《凶港》,這一本再版兼可以出了好幾本,是否會好一點呢,最後先試買了首部曲,意外地寫法有編排,雖然不算創新,但的確可幫助故事推展,更增懸疑感,於是一口氣買下餘下兩本,以及續篇。 故事是香港發生異變,大部分人失去人性,變成嗜血的暴徒,香港猶如喪屍橫行的世界,但左撇子免疫,幾個倖存下來的人在這個凶港努力掙扎,但主角阿軒一次意外失去災變後的記憶,於是一邊逃難,一邊尋回記憶,隨着記憶恢復,異變的真相亦逐漸浮現⋯⋯ 劇情就不多講了,免得劇透,穿插前事和現實的寫法不算創新,但這種舖排的確增加可讀性,亦令最後主角的反省更深刻,看後記,好像是作者寫了頭段,放下了數年,再次執筆時改成這種寫法,改得好呀!幾個主要人物個性分明,亦有轉變,大奸角其實一早我已覺得不對勁,最後真面目現形,可見之前也有點蛛絲馬跡。 對網絡小說開始找回一點信心,不過錯別字打錯打漏的情況仍多,出版社青馬已不是第一次令我有這種感覺,雖然我自己作為編輯,其實這種責難不大敢說出口,自己也遇過鬼揞眼的情況,不過這套書校漏的情況真的算多。
Title: 妳一生的預言 Author: Ted Chiang(姜峯楠) 買這本書,是因為電影《天煞異降》,其實電影也只是想看而一直未看,原著小說就買了回家,拿出來看,原來是短篇小說,第一個故事就是電影原著〈妳一生的預言〉。 看了幾個故事,忍不住去翻作者介紹,原來作者相當猛料,拿過多次星雲獎、雨果獎等科幻小說大獎,比起很多大師還厲害,不過我去翻作者資料,不是因為驚為天人,反而是我不斷在看的時候睡了! 但我又不會說這本書很爛,因為很多故事的設定都很奇特,完全不會有:哦,這是要說乜乜!這種感覺,就像〈妳一生的預言〉,主角遇見的外星人真的是諗都未諗過,〈七十二個字母〉的自動偶、〈看不見的美〉的美感干擾器等都是奇特的設想,而且是有野心地令人深思!不過呢,故事性方面,我就覺得舖排得頗悶,所以我老是邊看邊錘眼瞓! 而我最喜歡的是〈看不見的美〉,試想象有種美感干擾器的東西,不是令你看不到美,但令你感覺不到人樣的美,於是靚人的優勢立即消失,不會再有容貌歧視,你會使用嗎?大學規定所有學生都要使用,你贊成嗎? 遇到這種書,真的很糾結!
Title: 零地點 Author: 伊格言 買了這本書好幾年了,現在才拿出來看,2013年初版,作者應是在2011年日本的福島事故後,才寫這本書,背景是近現今,2017年的4月,還未到,不過主要要敍述的核事故,則在2015年10月15日,所以已成過去了。 故事從兩個時間點展開,男主角林群浩是核四的工程師,一邊講事故前的日子直到發生意外,一邊則講主角在事故後被發現,但已失去之前的記憶,被政府看管軟禁,於是努力㝷回記憶。本來兩邊寫的確製造了懸疑感覺,有追的意欲,不過看到中段,其中一個角色玲芳的大道理,開始令我有點反感。玲芳是孤兒院長大的,這個孤兒院還會照顧殘障的小孩,玲芳覺得世人要殘障小童適應融入現代社會是不對的,這個文明是各種機緣巧合而形成,殘障小童回歸自然更合適,我相信背後多少在說文明社會發展核電都是錯的。 老老實實,我覺得文明社會不是巧合,傾向《基地》謝頓的學說,其實社會的發展是有一定軌迹,當然不會像自然科學般100%準確,但也有發展的趨勢。而文明社會很多時候反而給予有缺陷的人一個機會,沒有文明的照顧,沒有自力更新能力的人,相信都難以生存,想想霍金如果生在古代,如何得以發揮他的超級腦袋,當然,殘障小童如何走下去,回歸簡樸也是其中一種方法,每一個小朋友都不同,但玲芳那種現代文明萬惡的口吻,令我很反感。 以下開始劇透 寫到背後有很大陰謀,其實只是一個政客在出事後有隱瞞,神秘的孤兒院全員失踪,其實只是走了去跟原住民生活,有需要如此神秘嗎?回到之前的問題,意外後生活肯定艱苦,幾個大人如何照顧一班有問題的小孩,要餵飽他們都有困難,如何生活呢? 核電是一個大問題,用小說寫出來是一個容易吸引人關注的方法,但從中我看不到核電背後理念的探討,只見到指責核四的建築過程出問題,政府監管有問題,故作寫到很離奇的情節,到最後解釋很馬虎,反而淡化了核電使用問題!
Title: MM9 真的是很有趣的一本書,雖然我不是怪獸迷,但對日本那些怪獸總有一點認識,多多少少都看過一些,特撮哥斯拉那些看得較少,比較喜歡是《黃金戰士》這套卡通,不知按日本人標準,是否怪獸片呢? 早前看伊坂幸太郎的《雷霆隊長》,都是以日本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怪獸熱為中心。再看這一本《MM9》,基本上就是特撮片的小說版,不過因為是文字的關係,可以更天馬行空,亦嘗試用科學去解釋,怪獸不符合物理定律的地方。(日本人是有出書講怪獸質量這麼大,根本自己的骨骼和肌肉根本不能負荷、發死光是否可能等,很認真的科學解構。) 這本書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世界,只是怪獸災害就如天災一樣,不時會出現,於是有氣特對這個部門,在發生怪獸災害時,要第一時間去現場評估怪獸的大小特性之類,再制定對策讓自衞隊對付。出現怪獸就像颱風來襲,今年第三個來襲就先叫三號怪獸,然後再按特性改一個專屬名字,這也是氣特對的工作之一,所謂MM9 ,是怪獸的大小,想像成多少級地震便可以了,MM0起,低級的怪獸,如果是藏身森林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基於人道理由,甚至是會共存的。 這本書就像特撮怪獸電視節目,由數個短篇組成,以氣特對的人物為中心,每次對付一個怪獸,較立體的人物描寫(雖然人物個性的設定其實有點熟口熟面,一看就知是定位為那種人),怪獸的背景設定亦很有特色,當然煞有介事的科學解釋其實很難令人信服,但看起來娛樂性豐富,看得很開心。
Title: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Author: 東野圭吾 這本書是東野圭吾比較早期的作品,看介紹說1995年的這部作品,標誌着作者的轉變,由多屬本格推理的風格,變成有多種類型的出品,看來這是我最喜愛的科幻奇幻風的先鋒作。 最初以為平行世界就是那兩列並行的列車,雖然是但有更深遠的意義,寫法以兩個情節不同的場景交錯而成,一個是還在公司附設的MAC學院就讀的時期,主角苦戀着好友的女友麻由子,另一個則是成為正式員工,與麻由子已是同居生活。很快便可猜到主角的記憶是被竄改了,但也很投入的跟着主角去發現真相。 一個結合科幻的愛情故事,改變了的記憶是否真實?作為這類作品的第一部,是一個很出色的嘗試。
Title: 潛沙記 Author: 休豪伊 我是很喜歡末日小說的,作者前作《羊毛記》系列已非常精采,描述了一個很奇異的末日世界,今次一切重來,再重新設定一個新的末日世界,同樣叫人拍案叫絕。 這個末日,一樣是非常艱辛的世界,全世界都被沙覆蓋,每滴水都得來不易,在一個黃沙萬里的地方,出現了一種潛沙的技術,就像潛水一樣,穿上潛沙衣便可控制沙,令沙可如水般流動,便可㝷找深埋沙中舊日世界的東西,每樣東西都是寶! 不過原來這個世界也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存在,最後亦是一個女孩子去解救這個世界!人物寫得很出色,主角一家的無奈和堅忍,不可分割的手足情等,而這個末日世界的設定也很完整,期待會有續集,甚至連上《羊毛記》的世界。
Title: 拉普拉斯的魔女 Author: 東野圭吾 這本是包裝得有點華麗的「30週年作家生涯紀念作」,封面燙了金的。封底又有一句作者的說話:「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寫的小說,於是,這部作品就此誕生。」 到底是摧毁了甚麼? 故事就是講擁有了拉普拉斯力量的兩個人,如何利用這等力量,一個利用大自然來進行謀殺,一個努力去阻止對方。不錯的推理故事,我估計作者說想要摧毁的,是指人力的不可為,社會就像物理世界般有可預測的方向嗎?在這一點上,其實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就是以此為基礎,用「心理史學」去預測未來,其實就是有多大百分比會出現這種狀況。 《拉普拉斯的魔女》有一個好像很悲觀的結局,不過我相信魔女看到的是大方向,人力還是可改變的,即使基地中都出現了「騾」這個突變因素,擾亂了所有預測,世界又有甚麼說得準?
Title: 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 Author: 劉慈欣 本來是先買了劉慈恩的《球狀閃電》,但一直放在書櫃未看,後來知道《三體》系列得了雨果獎,是華文作家第一人!需知華文世界的科幻作品本已不多,有海量科幻作的倪匡,作品的科學基礎較弱,都是拿一個論點來說故事,可說是科幻包裝的推理小說(沒貶意,我是衞斯理的忠實讀者,自小深受影響,是我愛看幻科小說的基礎。),華文科幻中,真的沒看過具科學基礎、有宏大視角而又有趣的作品。 得了雨果獎那麼厲害?立即買來看看,真的不得了,結合了中國的背景,大堆非常嚇人的理論,雖然不算看得十分明白,但大致上是理解的,最重要是結合故事推進,非常引人入勝,一集比一集的宇宙觀更闊,雖然地球的生死,好像是掌握在兩個女子手上,不過去到最後,又好像真的微不足道,在宏大的宇宙和時間中,人,真的渺小到不值一提! 而且故事中的人物非常具個性,葉文潔、章北海、羅輯、程心、維德都是各具特色的人物,由最初從電腦遊戲上發現的三體世界危機,到後來面對幾個世紀後的三體來襲,再到發現宇宙的黑暗定律,一步一步的愈推愈宏大,也許與近年常說有高文明的外星智慧一定不具侵略性,因具侵略性就發展不到高文明的說法很不同,但一樣很有說服力! 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