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希波克拉底的憂鬱、希波克拉底的試練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時報文化 Release Date: 2018-3、2022-6 Pages: 284、344 影相時還是分開兩本書影的,但結果一口氣看完兩本,所以決定一起寫。 中山七里這個法醫系列,雖然是短篇形式,但一本書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希波克拉底的憂鬱》是以一個自稱「修正者」的留言來貫穿所有故事,「修正者」指縣警沒有為所有死者作司法解剖,其實當中很多死亡事故都不是表面那麼簡單,由此推展一個個故事。《希波克拉底的試練》則是以寄生蟲致死個案可能引發大規模感染隱憂,所以要一重重追踪死者的足跡。兩本書的故事推展都很精彩,最後亦帶點點「逆轉的帝王」的本色,每本書的結尾好像都解決了所有問日心一月金,但還是會來一個意想不到的逆轉。 中山七里真是一個很奇妙的作者,2009年48歲才以小說家出道,十多年間出了六十多本作品,而者每一本都有一定水準,而且涉及的範圍很廣,有刑警系列、有殺人犯律師師系列、有鋼琴家系列、還有法醫系列等等,像鋼琴家和法醫,都一定要做很多資料搜集去了解這個職業,不過這都是硬功夫,最欣賞他的,是很有批判的思維,像評論安樂死、日本人對往生以至屍體的看法等等,都很直接評論日本人價值觀,但又不會一面倒,像《希波克拉底的試練》查案到美國,便會比較日本和美國對解剖的看法,美國的自由與不自由、平等與不平等,讓你自己好好思考。
dollergy
Title: 熱源 Author: 川越宗一 Publisher: 尖端 Release Date: 2021-3 Pages: 420 一直不是很喜歡那些去探原住民的旅遊活動,看看別人生活在簡陋的草或木搭房屋,看看跳舞表演之類,到底保護原住民是要讓他們保持原來的生活模式,還是讓他們生活件條得以改善?真的是一個大議題。 這本書其實就是談戰爭、文明、民族等的關係。背景大約是二十世紀初到二次大戰完結左右,圍繞着日本北方現稱庫頁島(以前叫樺太島)上生活的人的故事。這個島本來不屬於任何人,島上的居民有幾個民族,包括阿伊努人,這個島被日本和蘇聯搶來搶去,無論那一邊佔領了,都在壓迫原住民㞻改變他們的生活空間和習慣,主角亞尤馬涅克夫自少被遷去北海道居住,接受所謂日本的文明教育,改變了生活習慣,卻令他們差點兒全被疾病吞沒,後來他回到樺太島尋找自己的故鄉。 另一邊有一個波蘭人布羅尼斯瓦夫,波蘭已被俄羅斯所征服,甚至禁了波蘭話,他因為和一些反沙皇的人認識,便因刺殺沙皇的罪外被判流放薩哈林島(即樺太島),在那裡艱苦絕望的生活中,研究當地居民成為他生命的動力。 兩個人都在㝷找自己的根,甚麼是故鄉?保持原樣還是擁抱文明?改變了還是原本的民族嗎?甚實這本書談的是很大的課題,而且主角們到死都沒能找到答案。
Title: 蒲公英少女 Author: 中田永一 Publisher: 獨步文化 Release Date: 2020-2 Pages: 252 中田永一,也即是乙一,寫愛情小品也有一手。故事時空交錯,11歲的蓮司和31歲的蓮司,在漫天蒲公英飛舞的日子,各自都遇上了頭部重擊,從而交換了一日靈魂,11歲的蓮司醒來,發現自己變成大人,而31歲的蓮司進入了11歲的身軀後,卻有一個重大任務要去進行。 2019和1999交錯描述,寫得很緊張刺激,很多伏線都一一解釋清楚,兩個睡前看書的晚上,就火速看完。 以下有雷~ 11歲的蓮司一日遊2019年,回來後在疑幻疑真下長大,到後來因為記事簿所寫的東西一一實現,這才確信真的去過2019年,於是對接下來的日子有點像按劇本進行,和小春認識、發展成情侶、甚至小春懷孕都一一按序發生,令蓮司連表白都沒有緊張感,因為一定不會被拒絕,更令他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小春,其實答案老早在他沒有告訴小春,自己發生車禍的正確日期,便知道比起扭轉曾經令自己痛不欲生的車禍,寧願擁抱現今的人生以確保小春的安全,這不是愛嗎? 最搞笑是同樣出現《時光倒流七十年》電影中出現的疑問:那隻表到底從何而來,女主角給男主角,男主角回到過去又給女主角,所以女主角才可以給男主角。而今次最主要的是那本記事簿的內容,31歲回到11歲,寫下各項要做的事以及未來會發生的事在記事簿,11歲依着來做,把記事簿背到滾瓜爛熟,直到要回去的那一天,立即把背下來的東西寫下來,那,到底是誰創作那些資料?連作者都在問這個問題!
Title: 廣播社2紀實篇 Author: 湊佳苗 Publisher: 台灣角川 Release Date: 2022-5 Pages: 322 這本是《廣播社》的續篇,其實已不大記得《廣播社》說甚麼,看看自己的記錄,才喚回記憶,這本書評分是四星,但接續的這一本,我反而不是很喜歡。 延續上一本的設定,本來跑長跑的町田圭祐,因受了傷,雖然是靠體育推薦入田徑強校讀高中,無奈放棄了田徑,被朋友拉了入廣播社,上一本還有轉跑道後,改為在廣播社進軍全國比賽,這一本卻依然在受傷的困局中反覆感到痛苦,一時又在想別人怎樣看自己,一時又自傷自憐,看得有點嫌煩,是我太冷血嗎? 這個故事結尾寫到全部全國大賽都取消了,沒有寫明原因,但大家都知道因為甚麼(不知十年廿年後看的人是否還知道世界曾經因為一個病毒而停擺?再版是否要加注釋呢?),廣播社也沒有新人加入,這就是病毒下的校園日常?
Title: S.T.E.P. Author: 陳浩基X寵物先生 Publisher: 皇冠 Release Date: 2015-3 Pages: 336 沙盒理論、try and error、平行世界、大數據等等等等,交織成這個疑幻疑真的故事,真的很精采。雖然是2015年的作品,但今天看一點也不會有out的感覺,而且全書真真假假,臨睡前看,害我熄燈瞓覺都還在想那一段是真那一段是假。 故事以近未來為背景,美國發展了一套Sabotage系統,將囚犯的詳細個人資料輸入系統,以模擬囚犯出獄的情況,系統會模擬成千上萬的「劇本」,以評估因犯是否適合放監,成為決定囚犯刑期的量刑指標,這套制度在美國大為成功,各國政府都派人來取經,這本書的四個故事,分別發生在日本和美國,所有情節都虚虚實實,看時要努力分辨,希望別跌落作者所設的陷阱。 主角之一美古身分神秘,看完一個故事,下一個故事又推翻前說,但最後所有線都會串連起來,完全沒有破綻,而且不只是一個推理故事,更談到大數據、政府監察、AI發展等等,大推!
Title: 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 Author: 艾加.凱磊 Publisher: 寂寞 Release Date: 2020-12 Pages: 267 首先是我不對,看了書名,以為是科幻短篇,是一些小品式的科幻小故事,但原來銀河系邊緣指的就是地球,也即是我們身邊的小故事,所以期待先出了錯。 其次,我真的很不會看短篇,永遠看完也不知道故事到底想表達甚麼,當然整個故事是明白的,但到底背後是有甚麼想表達呢,我實在愚鈍,大部分故事都不能觸動我的情感。 這本也不例外,看作者介紹,他真的是以色列很著名的作家,也有不少作品翻譯成中文,所以我只好說不對我胃口,二十多個故事,只有兩三個比較有感覺,以後買短篇都要小心。
Title: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時報文化 Release Date: 2016-10 Pages: 324 開啟多一個中山七里的系列,這本是所謂希波克拉底的系列,以一個派了去法醫部實習的醫生真琴為主角,在旁看着脾氣很大的法醫權威光崎教授施展解剖的魔法。 故事是以幾個短篇結集成一本書,但幾個故事又串連成一個大故事,看短篇的話,我是比較喜歡這種形式,今次沒有那麼強烈的「逆轉的帝王」味道,雖然每個故事都有一個表面上有很明顯死因的個案,而最後都會經光崎教授解剖而發現真正死因,但不像估兇手和案情那樣,會誤以為是這樣,結果大出所料,看這一本明知死因一定不像表面那樣,然後便等作者揭曉,醫學上的事比較難猜,所以感覺就沒那麼逆轉了。 不過看多了中山七里,除了說故事了得外,他亦很喜歡拿一個社會問題來討論,像《死亡醫生的遺產》便是談安樂死,這一本是談警方解剖的經費不足,甚至是整個制度都不合理,很容易會因不夠錢而讓有可疑的死亡事件都不送赴解剖,令真正的死因永遠無法查清,而且日本人對解剖的觀念亦很落後,常常因不想遺體被割一刀,而且解剖的費用亦要由家屬負責,令家屬決意不肯解剖。 這個系列應該會看下去。
Title: 夏之門 Author: 羅伯特.A.海萊因 Publisher: 獨步文化 Release Date: 2019-10 Pages: 272 又一本書上世紀的科幻小說,接近70年前的作品,今日看同樣精采!果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科幻三大巨頭之一的作品! 故事是談冬眠和時間旅行,但其實是一個愛情故事。1970年,天才橫溢的工程師,創作了幫傭姑娘,可以自行吸塵不用人手操作,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吸塵機械人,由此和負責行鎖的好朋友共創公司,賺了很多錢,然後多請了一個美麗迷人的女子幫手處理文書工作,結果就被好朋友和這個女人聯合騙了他的公司,他憤而打算和愛貓一起去冬眠個三十年,但最後又去找二人算帳,最後卻逃不出他倆的算計⋯⋯ 故事牽涉到兩個年代(留意對作者而言都是未來),就是1970年代和二千年,在今天已經是過去了的未來,作者預言的世界不算很相似,但那個天才工程師的創作宗旨就是組合現有而可靠的科技,去製作他所需要的製品,那不就是蘋果教主最拿手的嗎?那些驚世影響以後大家生活面貎的產品,全都不是甚麼新科技,最重要是善用結合各種技術組合出人們所需要的產品! 故事後續就不爆雷了,祝大家都終會找到自己的夏之門。
Title: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 Author: 三浦紫苑 Publisher: 新經典文化 Release Date: 2022-7 Pages: 304 三浦紫苑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不過這一本實在有點怪,故事一如書名,就是四個女人同住一個家所發生的事,四個女人都有點怪,也許是想談談近四十還未出嫁的女人,不過人物不是太討喜,所以不是很喜歡。 四個女人,包括1.屋主媽媽,曾經轟烈愛過但老來事事都不大關心。2.屋主女兒,在家工作,專研刺繡,非常宅,年近四十,對自己很沒信心。3.女兒朋友,租屋處有意外,就搬了來住,亦近四十,抱着不結婚的心態。4.是3的同事,2的刺繡班學生,因為前男友糾纏,為安全計搬了來住,比較年輕,常與朋友出街。 故事以四個女人的日常生活為主軸,再夾雜屋主母女過去的故事,比較奇怪是加了烏鴉神和一個靈魂的視角,感覺不是太夾。女人心態又是描述得不深不淺的,女兒那種恨拍拖又自卑自憐的個性,我很不喜歡。
談起BoardGame,我的啟蒙是一副《Risk》,是一個親戚送給我的,那時應該只得十歲八歲,全英文的說明書,後來有中文版,叫《戰國風雲》。記得最初是姐姐教我玩,但玩一次要玩好耐,而且多人才好玩,直到中學,才真的和同學認真的玩,多是去某人屋企開party,然後玩通頂。 《Risk》的圖板是一個世界地圖,遊戲目的就是統治全世界,手段就是開戰,攻城掠地,和鄰國打仗以擲骰子決定勝負,致勝之道就看兵的布局、何時以卡牌增兵和最重要的外交手碗,例如和鄰國議和,各自向另一邊擴張,又或者幾個弱國聯合先對付強國之類,當然有時運氣和氣勢也會影響戰局,即使一大堆兵,有時也偏偏攻不下一個小國,總是擲輸骰子,像現實一樣。 這一班中學同學棋腳,一起學習這個遊戲,互相熟悉大家的性格和策略方向,玩來很刺激,有次其中一個玩家去了一轉廁所,就在短短的一兩分鐘間,其他人便立即談好了結盟和戰略,只是去個廁所,回來情勢大變,由大好景變成被圍攻,很快就被消滅了,所以之後連廁所也儘量不去,去也要看準時機,以免自己不在場時讓別人結盟。 讀大學以後,住宿舍也是玩BoardGame的好機會(其實多數是劈酒或玩橋牌、鋤D),把我那副《Risk》搬回宿舍,都是因為我誇下海口,說玩《Risk》從沒輸過(真的沒輸過呀,之前不是勝出,就是磨到天光都分不出勝負),所以副《Risk》便被召喚到宿舍開戰。換了對手,原來人心是那麼難測,第一次感受到我會被剿滅,個心開始狂跳,明明我已在瀕死邊緣,但對手又基於策略放我一馬,最後結局已記不起是甚麼,可能又是玩不完,但將死的感覺卻刻骨銘心。 之後再玩《Risk》,我記得是某次旅行,認識了好幾個年輕家庭,回港後間中有聯絡,我又帶了BoardGame去玩,結果又導了這班新朋友上癮,那些年輕家庭都有大約一兩歳的小朋友,但父母們都被新遊戲迷得暈陀陀,有個掛住站起來擲骰子,讓孩子從膝上滑落地下,有人把房門關上,門外的朋友說:「你個仔瀨屎呀!」伴隨孩子的哭叫都不理會,點都要擲骰子打仗,真的好驚人! 那副跟了我大半生的《Risk》,由娘家到大學宿舍到外訪到自己的家,幾次搬屋都帶着它,不過因為玩一次《Risk》,隨時最少都要5-6個鐘,已經久沒開動,也許以後都不會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