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BoardGame,我的啟蒙是一副《Risk》,是一個親戚送給我的,那時應該只得十歲八歲,全英文的說明書,後來有中文版,叫《戰國風雲》。記得最初是姐姐教我玩,但玩一次要玩好耐,而且多人才好玩,直到中學,才真的和同學認真的玩,多是去某人屋企開party,然後玩通頂。 《Risk》的圖板是一個世界地圖,遊戲目的就是統治全世界,手段就是開戰,攻城掠地,和鄰國打仗以擲骰子決定勝負,致勝之道就看兵的布局、何時以卡牌增兵和最重要的外交手碗,例如和鄰國議和,各自向另一邊擴張,又或者幾個弱國聯合先對付強國之類,當然有時運氣和氣勢也會影響戰局,即使一大堆兵,有時也偏偏攻不下一個小國,總是擲輸骰子,像現實一樣。 這一班中學同學棋腳,一起學習這個遊戲,互相熟悉大家的性格和策略方向,玩來很刺激,有次其中一個玩家去了一轉廁所,就在短短的一兩分鐘間,其他人便立即談好了結盟和戰略,只是去個廁所,回來情勢大變,由大好景變成被圍攻,很快就被消滅了,所以之後連廁所也儘量不去,去也要看準時機,以免自己不在場時讓別人結盟。 讀大學以後,住宿舍也是玩BoardGame的好機會(其實多數是劈酒或玩橋牌、鋤D),把我那副《Risk》搬回宿舍,都是因為我誇下海口,說玩《Risk》從沒輸過(真的沒輸過呀,之前不是勝出,就是磨到天光都分不出勝負),所以副《Risk》便被召喚到宿舍開戰。換了對手,原來人心是那麼難測,第一次感受到我會被剿滅,個心開始狂跳,明明我已在瀕死邊緣,但對手又基於策略放我一馬,最後結局已記不起是甚麼,可能又是玩不完,但將死的感覺卻刻骨銘心。 之後再玩《Risk》,我記得是某次旅行,認識了好幾個年輕家庭,回港後間中有聯絡,我又帶了BoardGame去玩,結果又導了這班新朋友上癮,那些年輕家庭都有大約一兩歳的小朋友,但父母們都被新遊戲迷得暈陀陀,有個掛住站起來擲骰子,讓孩子從膝上滑落地下,有人把房門關上,門外的朋友說:「你個仔瀨屎呀!」伴隨孩子的哭叫都不理會,點都要擲骰子打仗,真的好驚人! 那副跟了我大半生的《Risk》,由娘家到大學宿舍到外訪到自己的家,幾次搬屋都帶着它,不過因為玩一次《Risk》,隨時最少都要5-6個鐘,已經久沒開動,也許以後都不會再玩了。
Boardgame
限聚唔可以大班朋友出街食飯,最好就係約埋好友在家開party,開party自然要玩party game,近排常玩《機密代號》,好處係無乜人數限制,多人會好玩啲,而且會玩到勁high,笑到標眼淚。 遊戲好簡單,分紅藍兩隊,枱面布置就是5X5的文字牌陣,每隊派一人負責出提示給隊友,出提示的人抽出一張方卡,上面標示5X5的牌陣中,那些牌屬藍色,那些牌屬紅色,其中有些不屬雙方的白色以及一張黑色,出提示的人要以一個簡單的詞語作提示,並指出與這個提示有關的共有多少張牌,例如鴨和獅子,可以提示「動物,2」,讓隊友猜出那些牌屬自己的隊伍,猜錯換另一隊出提示,直到一方猜出所有牌,猜錯對方牌變成送禮,猜錯白色則只是猜錯,猜錯黑色則立即輸掉這一局。(詳細規則呢度唔講啦) 因為每次派出來的牌陣內容不同,而方卡所標示自己一方的文字牌組合又會不同,所以組合真的千變萬化,想勝出,便要花心思盡量將文字牌拉上關係,讓隊友可以在一回合中有機會猜出多個答案,於是匪夷所思的事便會不斷出現。 最近一次玩,我出題,字牌有「戰艦」「日本」「賤」,我用「偷襲珍珠港,3」來出題,隊友很快便猜到頭兩個,第三個則開始胡扯,甚麼「偷襲珍珠港仲唔係堅?」「抑或係勁呀?」「唔通係賤?」「無理由係賤咁唔愛國嘅!」咩呀?偷襲珍珠港係日本打美國,關愛國乜事呢,度火開始升上腦,但作為出題者,面對隊友天馬行空的想像,一定不可以給任何反應,否則就不用猜了,所以最辛苦的就是出題者,既要絞盡腦汁,又要忍住向隊友發火爆粗! 這個遊戲我們朋友間有個暱稱,叫菊花,呢個又關我事,已經唔記得要估甚麼字,只記得有「菊花」,我用了如坐針氈作提示,對家不停話一定係菊花,但隊友們完全不考慮,覺得不會將菊花作另一解釋,玩完這一局我立即爆發,全場則笑到反轉。另一個經典係提示「爆石」,記得好似係要估「歎」之類,但隊友想像竟然去了「飛彈」,開估後又是吵翻天!每次玩這個遊戲,我們都是一邊坐出提示的人,另一邊坐估的人,次次張枱都不斷被推向出提示的人那邊,可想而知現場情況多激烈! 不過這遊戲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字牌的文字太細,用的字款又不適合,只要稍多筆劃,就很難看清楚,特別是對我們這班大多已開始用老花鏡的人來說,更是障礙。
近來無無聊,喺櫃頂摷咗副舊Boardgame出嚟玩,就係《Skyline3000》。這副game當年應該是買後試玩過一次之後,就真正的束之高閣,放在櫃頂沒再動過,連試玩印象都極度模糊,見只有3個人玩過的痕跡,估計是兩公婆同阿女一齊玩過一次,但今次重玩,感覺竟然大大不同。 《Skyline3000》玩法,最簡單說法,是透過起建築物覇佔地盤搶分,只要一個地段中擁有最多層建物,便可搶得該地段的分數,起建築物要透過樓層卡、屋頂卡、合約卡來達成,而令地段有更多分數的綠化地帶、購物中心等,則同樣要用手上那些卡牌去投回來。 由於這個遊戲的規則是同一地段頭兩名最多層數的玩家都可得分,差別只是第一名多兩分獎勵分,本來可4人玩的遊戲,在只得兩個人玩的情況下,只要起一層樓都可有分,玩法便變成是否可獨佔一個地段了。因為遊戲規則偏向簡單,卡牌又不會有大量文字要閱讀,所以可以玩得相當爽快。 而且愈玩愈覺得,要認真的話,這個遊戲要記和考慮的東西實在很多,例如如何分配手中的牌,3種卡各有功能,而卡上的數字在作為功能牌時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但如要投得有用資源,又要留一些大數字的牌或好幾張細數字牌。圖板上的情況要留意外,認真的話其實應記住其他人補充了甚麼㮔類的牌和牌上的數字是甚麼,這些全是公開進行的。 最近玩了兩次,我都成功獨覇了一個地段而勝出,不過多人玩肯定又要思考得更多,亂到七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