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蘋果大樓內內外外人頭湧湧,為的是製作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以及報道和送別這份香港人的報紙。雖然我已離開壹傳媒好幾年,但那幾天,看着娘家被警察大肆搜查、資產被凍結、高層一個一個被拘柙,然後連我每日必看的《蘋果日報》都要停刊,心情真難以形容。 整天在家裡看直播,但不敢回去走走,怕自己控制不到情緒,又怕好像趁熱鬧似的,又憤怒又悲痛,終於還是坐不下去,半夜出了旺角買頭輪報紙,不是怕第二天買不到(那時覺得印成百萬份喎,點會買唔到,不過第二天原來真的一紙難求),而是坐立難安,好像要做點甚麼才能安心,這才跑了去旺角,可能人同此心,旺角全是買頭輪報的人,跑了好幾檔,才找到一檔人龍沒那麼長的(記得是行人隧道隔鄰那一檔,還要在FB互通消息那裡有紙),前面有人幾十幾十甚至過百份咁買,我只買了5份新鮮出爐最後一報,抱着「她」心才踏實一點,雖然實際上甚麼也沒做過。就這樣,我們失去了《蘋果日報》,只餘下手機上沒有任何實效的《蘋果動新聞》Apps。 一年後的今天,神推鬼擁下,傾了幾星期的下午茶約會,竟然約了在今天,四個舊蘋果人閒話家常,原來不少舊同事都已離開香港了,談到老闆明明可以一早離開以免被捕,卻决意和香港一同走下去,甚至忍不住紅了眼。現在好像生活如常,平靜度日,其實傷口輕輕一碰,還是會裂開流血。
蘋果日報
2 posts
昨天,2022年6月20日,本來是《蘋果日報》的27歲生日,一早已見到舊同事在FB遙祝娘家生日快樂。再過幾天6月24日,就是《蘋果》被逼告別一周年的日子,包括黎老闆在內,一眾高層大都還柙了超過一年之久,每次讀到談黎生入獄的文章,總是忍不住落淚。我的工作生涯,大都在黎老闆旗下的壹傳媒中度過,由小記者做起,不過一直都是做吃喝玩樂的副刊範疇,對這班因為新聞而遭拘控的舊同事不太熟識,也許只是開會時見過幾面,實在不敢想像他們現在所受的苦。 我離開壹傳媒時,紙媒已在沒落中,雜誌受影響最大,一本本陸續停刊,2018年連《壹週刊》都停刊時,我也只是感慨網絡興起,明明內容有價,仍難敵世代變遷,當然各雜誌水準日漸低落亦是原因之一,不知有多少人會像我一樣,以前看《壹週刊》像看書般,由第一頁內容開始看,大部分文章都看一次,到後來派書到枱頭,大約花個15分鐘,就已經揭完AB兩書。 後來我離開了壹傳媒後,不會買壹系雜誌,但仍然每天看《蘋果》,已經成了生活一部分,即使去旅行,也會用App怱怱看一下新聞,也有擔心《蘋果》會不會有一天也轉不了身,淹沒在網絡洪流中呢?想不到,《蘋果》的死因不是被讀者嫌棄、不是不再受歡迎,死因是沒錢,沒錢的原因是資金被政府凍結!就這樣,《蘋果》在最受市民愛戴的時候,最後一天以百萬份印數仍有很多人買不到的情況下,硬生生被逼死了。這一年來,連新聞也少看了,因為不知可以在那裡看!生活就像缺了一塊似的。 昨天,2022年6月20日,本來是《蘋果日報》的27歲生日,我們還有再見的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