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蒲公英少女 Author: 中田永一 Publisher: 獨步文化 Release Date: 2020-2 Pages: 252 中田永一,也即是乙一,寫愛情小品也有一手。故事時空交錯,11歲的蓮司和31歲的蓮司,在漫天蒲公英飛舞的日子,各自都遇上了頭部重擊,從而交換了一日靈魂,11歲的蓮司醒來,發現自己變成大人,而31歲的蓮司進入了11歲的身軀後,卻有一個重大任務要去進行。 2019和1999交錯描述,寫得很緊張刺激,很多伏線都一一解釋清楚,兩個睡前看書的晚上,就火速看完。 以下有雷~ 11歲的蓮司一日遊2019年,回來後在疑幻疑真下長大,到後來因為記事簿所寫的東西一一實現,這才確信真的去過2019年,於是對接下來的日子有點像按劇本進行,和小春認識、發展成情侶、甚至小春懷孕都一一按序發生,令蓮司連表白都沒有緊張感,因為一定不會被拒絕,更令他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小春,其實答案老早在他沒有告訴小春,自己發生車禍的正確日期,便知道比起扭轉曾經令自己痛不欲生的車禍,寧願擁抱現今的人生以確保小春的安全,這不是愛嗎? 最搞笑是同樣出現《時光倒流七十年》電影中出現的疑問:那隻表到底從何而來,女主角給男主角,男主角回到過去又給女主角,所以女主角才可以給男主角。而今次最主要的是那本記事簿的內容,31歲回到11歲,寫下各項要做的事以及未來會發生的事在記事簿,11歲依着來做,把記事簿背到滾瓜爛熟,直到要回去的那一天,立即把背下來的東西寫下來,那,到底是誰創作那些資料?連作者都在問這個問題!
日本
Title: 廣播社2紀實篇 Author: 湊佳苗 Publisher: 台灣角川 Release Date: 2022-5 Pages: 322 這本是《廣播社》的續篇,其實已不大記得《廣播社》說甚麼,看看自己的記錄,才喚回記憶,這本書評分是四星,但接續的這一本,我反而不是很喜歡。 延續上一本的設定,本來跑長跑的町田圭祐,因受了傷,雖然是靠體育推薦入田徑強校讀高中,無奈放棄了田徑,被朋友拉了入廣播社,上一本還有轉跑道後,改為在廣播社進軍全國比賽,這一本卻依然在受傷的困局中反覆感到痛苦,一時又在想別人怎樣看自己,一時又自傷自憐,看得有點嫌煩,是我太冷血嗎? 這個故事結尾寫到全部全國大賽都取消了,沒有寫明原因,但大家都知道因為甚麼(不知十年廿年後看的人是否還知道世界曾經因為一個病毒而停擺?再版是否要加注釋呢?),廣播社也沒有新人加入,這就是病毒下的校園日常?
Title: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時報文化 Release Date: 2016-10 Pages: 324 開啟多一個中山七里的系列,這本是所謂希波克拉底的系列,以一個派了去法醫部實習的醫生真琴為主角,在旁看着脾氣很大的法醫權威光崎教授施展解剖的魔法。 故事是以幾個短篇結集成一本書,但幾個故事又串連成一個大故事,看短篇的話,我是比較喜歡這種形式,今次沒有那麼強烈的「逆轉的帝王」味道,雖然每個故事都有一個表面上有很明顯死因的個案,而最後都會經光崎教授解剖而發現真正死因,但不像估兇手和案情那樣,會誤以為是這樣,結果大出所料,看這一本明知死因一定不像表面那樣,然後便等作者揭曉,醫學上的事比較難猜,所以感覺就沒那麼逆轉了。 不過看多了中山七里,除了說故事了得外,他亦很喜歡拿一個社會問題來討論,像《死亡醫生的遺產》便是談安樂死,這一本是談警方解剖的經費不足,甚至是整個制度都不合理,很容易會因不夠錢而讓有可疑的死亡事件都不送赴解剖,令真正的死因永遠無法查清,而且日本人對解剖的觀念亦很落後,常常因不想遺體被割一刀,而且解剖的費用亦要由家屬負責,令家屬決意不肯解剖。 這個系列應該會看下去。
Title: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 Author: 三浦紫苑 Publisher: 新經典文化 Release Date: 2022-7 Pages: 304 三浦紫苑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不過這一本實在有點怪,故事一如書名,就是四個女人同住一個家所發生的事,四個女人都有點怪,也許是想談談近四十還未出嫁的女人,不過人物不是太討喜,所以不是很喜歡。 四個女人,包括1.屋主媽媽,曾經轟烈愛過但老來事事都不大關心。2.屋主女兒,在家工作,專研刺繡,非常宅,年近四十,對自己很沒信心。3.女兒朋友,租屋處有意外,就搬了來住,亦近四十,抱着不結婚的心態。4.是3的同事,2的刺繡班學生,因為前男友糾纏,為安全計搬了來住,比較年輕,常與朋友出街。 故事以四個女人的日常生活為主軸,再夾雜屋主母女過去的故事,比較奇怪是加了烏鴉神和一個靈魂的視角,感覺不是太夾。女人心態又是描述得不深不淺的,女兒那種恨拍拖又自卑自憐的個性,我很不喜歡。
Title: 透明的螺旋 Author: 東野圭吾 Publisher: 皇冠 Release Date: 2022-8 Pages: 335 書名叫《透明的螺旋》,我第一個想到的影像是之前去日本旅行時,偶然遇上的一個展覽,展品是一個個人造的透明貝殼,內裡有真的寄居蟹類的生物,那是透明的螺旋,原來我完全搞錯了,螺旋是指DNA:)。 這本是神探伽利略系列的長篇,即又有湯川學現身,不過湯川學在故事開始了差不多四分一才現身,而且好像遠遠的參與度並不太高,不過依然成了破案的關鍵。 故事是講發現了一具男性屍體,是被槍殺的,查其身分,是日前被同居女友報失踪的上辻亮太,但這時其女友園香也不知所終。原來亮太生前行為卑劣,甚至對園香拳打腳踢,園香則好像與一個繪本作家一起不知躲在那裡,園香明明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據,為甚麼要逃呢?這是母親與兒女的故事。 故事意外地揭露了更多湯川學的背景和過去,感覺和過去的冷靜學者有點不同。
Title: 我們需要死亡遊戲的原因 Author: 持田冥介 Publisher: 皇冠 Release Date: 2022-3 Pages: 287 【本園公告】 .遊樂器材具危險性,即日起全部拆除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即日起嚴禁任何球類活動 .因為影響住戶安寧,即日起禁止大聲喧嘩 .避免妨礙通行,即日起止騎乘各式車輛入園 結果公園裡空蕩蕩地再也沒有小孩玩耍。 我是被這段介紹文吸引買了這本書,這真是一個反映現實的描述,現在政府為了「市民好」,所以訂立各種形形式式的條文,結果是大家甚麼也不可以做了! 故事是講一班受到各種問題壓迫的學生,但他們不能明白說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只是屈在心中很艱難的過活,於是這些學生會被召喚到公園去,在那裡可以憑意念無中生有,大家就在那裡廝殺,但敗陣死去的人不是真的會死,自自然然就會復活,在廝殺中尋找和面對自己的問題。 我喜歡故事的設定,亦喜歡叫孩子們不用堅強也沒關係,可以找別人幫忙,但始終覺得故事情節不大流暢,亦不大可以利用故事去談這個道理,發揮得並不理想。
Title: 死亡醫生的遺產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瑞昇文化 Release Date: 2021-5 Pages: 321 這個故事基本上就是談安樂死,故事很簡單,有個小朋友報警,說醫生殺了自己的爸爸,警方調查之下,發現有個自稱Doctor Death的人,專門幫人安樂死,稱人人皆有死的權利,只收很便宜的成本價,提供安樂死的服務,基本上他殺的所謂受害者,都是活在痛苦中等死,接受服務後便安詳離去,家人不用看着病人受苦,同時金錢和精神的壓力都得到舒緩。警察陣營則視Doctor Death為連續殺人犯,即使安樂死在世界其他地方開始被列為合法行為,但在日本依然是遺法,所以就要拘捕歸案。故事就是要你思考安樂死的問題。 對我來說,真的不用多想,我絕對支持安樂死,故事中的例子都是比較明顯不用爭議,那些病患都是每天活在痛苦中,而且肯定不會好轉,只是痛在苦中等死,我甚至支持不是肉體受苦,只要那個人想死,都應該有死的自由,例如全身癱瘓神智清醒,難以忍受每日樣樣都要人照顧,是否可以安樂死?我知道這可能引伸很多問題,例如因醫療費用,病者可能受壓要尋死之類,但應確立人有決定死亡的權利。 我不怕死,但怕受病痛折磨,或者因病事事要人照顧,所以很支持安樂死。不明白為何在動物身上,大家會同意讓牠少受痛苦而安樂死,但在人身上卻是非法行為,病者可以表逹自己想死的意願,動物甚至只是由主人主觀去判斷呢! 說回故事,其實作者應該是支持安樂死,亦大大鞭撻日本的安寧服務,很多時只是令病者和家屬一起活在地獄中!
Title: 惡寒 Author: 伊岡瞬 Publisher: 尖端 Release Date: 2021-6 Pages: 366 第一次看這個作者伊岡瞬,故事是以一個因公司內部鬥爭而被放逐到山形的男子賢一為中心,賢一被放逐後很不習慣新的業務,而且和太太倫子及女兒香純慢慢好像愈來愈多隔閡,有一晚,突然接到倫子一封短訊,說家裡出了事,賢一掉下一切怱忙趕返東京,原來竟然是倫子報警說自己殺了人,被殺的就是自己公司的高層,在上次內部鬥爭中讓賢一背鍋被放逐卻又掌握他是否能調回來的人。但愈發掘,就發現真相並不簡單。 故事有數個反轉,兇手是誰都變了好幾次,但感覺上有點刻意讓情節反轉,所以感覺普通。
Title: 永遠的蕭邦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瑞昇文化 Release Date: 2015-2 Pages: 361 終於正式看中山七里的岬洋介系列系列,不過不是由頭看起,是由中段開始,因為早期的兩本已經絕版了,要去圖書館借書才可以看。不過我不是很喜歡這一本。 故事以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為背景,主角是東道主波蘭的參賽者楊,從他的視角看這個比賽和各個參賽者,岬洋介正正是其中一個參賽者。今次比賽在恐怖襲擊的陰霾下進行,由預賽開始,便伴隨着一個個恐怖襲擊,而主事者好可能是叫「鋼琴家」的炸彈專家。楊一邊面對恐襲一邊見識到世界各地鋼琴好手,特別是盲了的日本鋼琴家榊場用心去感受音樂的影響,令他不斷蛻變成長。 看推介文,說作者寫鋼琴演奏寫得很出色,不過我覺得同樣寫鋼琴比賽,恩田陸的《蜜蜂與遠雷》對音樂的描述更精采。《永遠的蕭邦》寫於2013年,《蜜蜂與遠雷》則寫於2016年,恩田陸是否多多少少受到啟發呢?我覺得這一本最大的問題是一邊寫比賽一邊寫推理,要查出「鋼琴家」是誰,結果推理部分感覺有點草草,隨隨便便便結束,而音樂部分又不及《蜜蜂與遠雷》,所以我的印象不是很好。
Title: 五張面具的微笑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瑞昇文化 Release Date: 2014-12 Pages: 375 今次開始看中山七里的岬洋介系列,不過這一本反而比較像前傳,岬洋介只在最後一個故事現身,本來書名叫《要介護偵探事件簿》,就是以一個坐輪椅的老伯香月玄太郎作主角做偵探。 雖然不少故事都是以介護士美智子的視角出發,但主角還是那個脾氣暴躁愛罵人的老伯,一開始我不太喜歡那種有點刻意的人設,但看下來一個一個故事,老伯整個人設變得立體,慢慢覺得老伯都幾有型,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去看透世情而破案。像〈四個署名〉中,老伯被銀行劫匪脅持,卻看透劫匪們的底細,最後的結局老伯更型到一個點,真想咀佢一啖! 中山七里這個作者真的很特別,竟然在48歲才出道做作家,看維基資料,第一本書在2010年出版,而到現在2022年已出版了六十多本書,嘩!我是先由很暗黑的御子柴禮司系列入手,然後再看連續殺人鬼青蛙男系列以及刑事犬養隼人系列,接着會看真正的岬洋介系列,看介紹說作者寫有關古典曲的故事很精采,可惜這系列的第一本,亦即其得獎出道作《再見,德布西》已買不到,也許有機會去圖書館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