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球狀閃電 Author: 劉慈欣 看完《三體》,回頭再看《球狀閃電》,劉慈欣真是難得的中國科幻小說作者,這本的後記寫到作者小時候看過引入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和《與拉瑪相會》(拉瑪任務?)而影響了自己,的確,如他所說,這些外國的經典科幻,是完全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細緻地描繪了一個世界的法則,他也提到我最愛的艾西莫夫的銀河帝國世界和影響深遠的機械人三大法則,突然感覺與作者近了很多。 不過我倒是不抗拒他說的只餘下故事的科幻,故事和人物是小說的靈魂,即使建構了宏大的科幻世界,人物寫得不好也是枉然。當然中國科幻出了劉慈欣這個能建構自己科幻世界的作者,還是非常令人竹一弓人喜! 說回《球狀閃電》,故事就是球狀閃電!一個男孩目睹父母被球狀閃電擊中化成灰,自此走上追逐球狀閃電之路,球狀閃電的科幻世界固然精彩,但寫出了丁儀、林雲等人物是最出色之處,追逐武器之美又是否魔道呢?
科幻
Title: 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 Author: 劉慈欣 本來是先買了劉慈恩的《球狀閃電》,但一直放在書櫃未看,後來知道《三體》系列得了雨果獎,是華文作家第一人!需知華文世界的科幻作品本已不多,有海量科幻作的倪匡,作品的科學基礎較弱,都是拿一個論點來說故事,可說是科幻包裝的推理小說(沒貶意,我是衞斯理的忠實讀者,自小深受影響,是我愛看幻科小說的基礎。),華文科幻中,真的沒看過具科學基礎、有宏大視角而又有趣的作品。 得了雨果獎那麼厲害?立即買來看看,真的不得了,結合了中國的背景,大堆非常嚇人的理論,雖然不算看得十分明白,但大致上是理解的,最重要是結合故事推進,非常引人入勝,一集比一集的宇宙觀更闊,雖然地球的生死,好像是掌握在兩個女子手上,不過去到最後,又好像真的微不足道,在宏大的宇宙和時間中,人,真的渺小到不值一提! 而且故事中的人物非常具個性,葉文潔、章北海、羅輯、程心、維德都是各具特色的人物,由最初從電腦遊戲上發現的三體世界危機,到後來面對幾個世紀後的三體來襲,再到發現宇宙的黑暗定律,一步一步的愈推愈宏大,也許與近年常說有高文明的外星智慧一定不具侵略性,因具侵略性就發展不到高文明的說法很不同,但一樣很有說服力! 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宇宙!
Title: 亞特蘭提斯・基因、瘟疫、新世界 Author: 傑瑞・李鐸 又是一套三部曲的大型科幻作品,假設是亞特蘭提斯是存在的,他們來自外星,看到人類文明初發展的文明,在天災下很可能滅絕,所以將自己的基因給了原始智人,於是人腦快速進化,發展文明。 最初兩本還算看得有趣,不過我始終覺得其設定不算太精密,而且很有點星球大戰的味道,雖然包裝是基因改造、輻射線復活等,但個底比較舊式感覺,人類追求進化,最後變成宇宙侵略者?我比較喜歡半個世紀前艾西莫夫那種蓋亞的形式,我還是相信愈文明,應該愈尊重生命!
Title: 低等生物2(上、下) Author: 孤泣 自《庇護工場》後,再次看孤泣,看前有點擔心,因為近來看孤泣的作品總覺得欠了那麼一點點,可能我已不再視他為新生作家,而是真真正正的香港作家,對其要求也相應提高,「幾好睇」是應該,更希望會帶來驚喜,不斷更上一層樓,所以近來是有點失望,因為感覺上只是以往的作品再華麗一點再複雜一點。(其實這都不容易) 跳離了現實的《低等生物》,是我最喜歡的孤泣作品,早前還特意拿給作者求簽名,看得又感動又激動。拿起這本《低等生物2》,好驚期望愈大失望愈大,幸好還是相當令人滿意。 故事是二百多年後的香港,承接之前月一在香港搞的革命,人類和魅類和平共處,月一找到了一個也是被冰封了的半皇族血人灰髪,對!就是《庇護工場》的灰髮,一起去台灣探險,原來世界上不止一種改造的高等生物,還有另一種虻族,於在台灣也來搞一次革命,今次的武器竟然是音樂!Rock and Roll never die,竟然和伊坂幸太郎的《Golden Slumbers》(希望無記錯)有異曲同工之妙! 今次的主題曲是Supper Moment的《無盡》,比起1的Beyond《海濶天空》,對我來說自然熱血度大減,始終對後者有二十多年感情(我估拍得住作者的年紀!),亦在書中看到雨傘運動的影子,不過相信作者最想說的還是如何對待動物,將人類化成現在我們殘酷對待的動物,便可看到當中的問題。其實自從早前有人反對大陸的狗肉節開始,我有個問題始終想不通,我絕對是一個愛狗之人,家中三隻狗狗都是心頭肉,但我卻不夠膽大大聲反對食狗肉,我不會食,但為何只反食狗肉,不反食豬食牛食雞呢?難道狗就是高級一些,豬牛雞就是低等生物嗎?我不打算食素,人類亦不是食素的生物,那應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也許書中那句「不食朋友!」可稍稍回答部分問題。暫時我也只可盡量以善待生物為原則。唉,咁唔可以食大閘蟹囉!拮死先蒸?我好亂呀! 令人思考是好書,期望《低等生物3》,亦寄望孤泣繼續成長,突破自己。 PS 我已在iTunes store買了《無盡》
Title: 虐殺器官 Author: 伊藤計劃 其實在看這本《虐殺器官》之前,看了半本《屍者帝國》,實在悶到看不下去,不過《屍者帝國》不完全是伊藤計劃的作品,他只是寫了開初的一部分,便因病停筆,最後更英年早逝,出版社找了圓城以遺稿作藍本續寫。其實就是因為伊藤計劃的一生這麼傳奇,只出了兩本《虐殺器官》和《和諧》便去世了,所以一本也未看過的情況下,全買了回來,最後呢⋯⋯唉!希望《和諧》會好一點吧。 說回《虐殺器官》,其實有不錯的設定,未來的世界軍隊全是外包,各種新式的配備也令人看得過癮,但大談用語言引起屠殺,未免長篇大論了點,不知是翻譯問題,還是風格如此,很難令人投入去了解和感受。主角背負的殺人殺母的罪惡感,貫穿全書,但又看不出味道,不知是我失敗還是作品失敗,完全是捱過本書! 也許我還是喜歡膚淺一點的故事!
Title: 極限(上、中、下) Author: 法蘭克・薛慶 非常厚重的三大本上、 中、下《極限》,介紹說是《群》作者的力作,其實我說不上很喜歡《群》,只屬普普通通可以一看的感覺,這一套講太空,講登月,講資源,是我喜歡的題材,也就挑戰這個極限了! 一開始先講富豪登團,這是全本書最悶的地方,篇幅都不少,我也不知怎樣捱過,應是因為有描述太空電梯、太空基地這些很東西,把預想化成現實般寫出來,星星島,月球酒店蓋亞等,富豪們很無聊,但在這些地方活動、生活、遊玩則很有趣。 要直至網絡偵探耶利哥和中國地下分子友友這條線登場,人物收窄了,多了追殺、解謎等元素,節奏才漸入佳境。接着便是解決月球危機的篇幅了。 追追逐逐的故事還算刺激,比較令人深思的是,如果開採月球可解決地球能源問題400年之久,交換條件是月球表面將會全被破壞,沙塵滾滾,我們是否應該/有權這樣做呢?
Title: 守護程序I&II網絡殺神及自由之戰 Author: 丹尼爾・史瓦雷茲 今次是翻看這套Daemon,由第一集好好地一口氣看完兩本,對這套書真的拜服得五體投地。 一開始,Daemon就像是典型科幻片那些失控的人工智慧,像《未來戰士》中的天網那一類,但看下去完完全全是另一回事,Daemon先是大反派,到處殺人,主角是要關掉或毁掉這套程式的人,第一集的結尾男女主角以失敗告終! 第二集來個大翻身,Daemon變成將來的希望,讓你看到現今資本主義的不公義及荒謬,農民種的是要加工才可食用的粟米,而且很容易墮入那些基因改造專利的陷阱,社會上每個人都變成螺絲釘,不能自給自足,Daemon變成改造社會的新希望,每個人的種族、年齡、身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控的技能,以及個人的名聲,名聲由何來,就是由身邊人給你的評價,多令人嚮往的制度!我最愛的一幕,就是看Daemon解放了瀕臨倒斃的農莊一段! Daemon建基於遊戲引擎,所以打機一族看來特別有趣,像製造特別功能的儀器,就真的將遊戲世界的一套搬到現實,又完全令人信服! 最後人到底是否值得擁有自由,由無名一號去追求答案,結果是甚麼,未看的自己去看,絕對發人深省。
Title: 異星記 Author: 休豪伊 因為《羊毛記》,毫不猶疑便買了《異星記》,都好看的,但及不上《羊毛記》的震撼。 故事是講外星殖民,未來比較合符經濟原則的星際殖民方法,便是用基因工程,將人類胚胎送去宇宙有可能的星球,登陸後人工智能視察這個星球是否適合發展,合適的話便培育胚胎,教育他們,30年後按計劃生產500個成年的殖民大隊,當中有各種職業。但培育了一半,人工智能決定放棄這個星球,流產這批人,但又突然改變心意,結果五十多個逃出流產命運的半製成品流落在此星球,到底是聽命於人工智能,還是自行走出生天呢? 人物是寫得相當好的,故事亦好看,不過就是少了那一點點的迫力。
Title: 宇宙通訊 Author: 星新一 之前看了香港科幻短篇,刻意拿了這本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超短篇來看,其實也是放了在書櫃好幾年的書了。 當然直接比較有點不公平,畢竟星新一是日本出名到有中譯作的作家,有中譯版本,某程度上也顯示有一定水準吧!說好看我不會大力推薦,但作為一本短篇小說集,它實在非常切合身分。短短的篇幅,小小的設計,最後來一個意料之外的亮點,這就是好的短篇小說。不是每一篇都做到,但大致看下來算相當不錯,這也是超短篇的特色,42個故事,好看的很有趣,不大精采的就忘了它,快快去另一個。爽快! 香港那本實在太多介紹、說明之類,反而影響了節奏,放大了不好的感覺。 其實星新一有點像倪匡,名為科幻,其實沒甚麼科,只有幻,不同大部分西方科幻小說,很多作家本身也是科學家,從科學基礎上去發展故事。記得早年都看過一些科幻論壇,有些人讚西方,貶倪匡,其實我覺得只是不同的創作風格,並不對立,當然喜歡那一種是自己的選擇,我是兩者都喜歡。 星新一也多是借科幻為題,其實在諷刺現實,可以一看的輕鬆小品。
Title: 宇宙摩天輪 Author: 香港科幻會編 其實科幻小說一直是我的至愛,但好科幻一向不多,或許應說,翻譯成中文的好科幻不多,而華文世界,寫得好的科幻更少!這一本打着香港科幻短篇小說精選集,我在書店看見了便買下來,好看不好看都要支持一下,看看出版日是2010年,我足足放了四年多才拿來看! 揭入去,其實是頗失望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比較粗糙簡陋,以倪匡排頭,選的一篇卻實在平平無奇,短篇是極難寫得精采的,倪匡是少數寫短篇極出色的人,節奏控制得很好,最後又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很多時比他的長篇更精采,但這篇〈標本〉實在太舊,現在看一看就知條橋! 不過我覺得最大問題還是出在這本書的編排,一個個少年人青澀的故事,其實我也是可以接受的,不過編者卻每篇都非常認真的寫一篇介紹,一個短篇前面有個介紹,然後這個短篇並非那麼精采,真的很老土很令人反感!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是〈第一法則〉,其他有些作者其實我有看他們的作品,如譚劍,蕭志勇,其實他但的作品相當不錯,如果我是看這本書去認識他們,我想我不會看了。這本書話推廣香港科幻小說,真有點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