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向陽處的她 Author: 越谷治 因為說電影《寵物情人夢》是改編自爆紅小說,所以買了原著《向陽處的她》來看,反而電影就總是夾不到時間而沒有看! 其實都是很簡單的故事,有顆柔軟的心的男主角浩介重遇初中時的初戀同學真緒,兩人火速搭上,中間回憶之前兩人的經歴,甜甜蜜蜜的,本來看得好開心,但原來真緒隱藏了一個大秘密,最後劇情急轉直下,以下有劇透,因為不劇透就無得講感受。 原來真緒是浩介以前救過的一隻貓變成的,這一世化作人型最初甚麼也不會,被同學欺負,又是浩介出手支持她,從此黏着浩介,但兩人失散了十年,直到真緒這一生差不多完結才再找到浩介,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真緒離去前令所有人對她的記憶消失,唯獨留下了浩介的,真的很殘忍,完全感覺到浩介的痛,連找人傾訴安慰也不可以,叫人如何活下去,就像一個瘋子似的,最後再遇上另一隻疑似真緒下一世的小貓,但我也不敢想像浩介如何治療心中那個創傷! 很能觸動我感情的一本書!
我的書櫃
Title: 太和計劃 Author: 馬克.艾伯特 《太和計劃》可算近期較好看的書了,作者前作《最後理論1&2》都相當吸引,仍然保持水準。 故事一開始已相當科幻,匪夷所思的義肢已夠吸引,然後是少女駭客,一個個被摘除腦葉的人成為活的元件,互相連結成為能力最強大的電腦代替品,但元件覺醒了成為有思想的共同體,決定消滅大部份的人類,只保留小部份人來繁殖元件(即係生仔!),以開創太和的新世代! 大橋同《未來戰士》相似,但細節經過了這許多年,當然有不同,中國發明,原本打算用於監察反對勢力如彊獨等的太和系統,就描寫得相當精采,甚至令我想起艾西莫夫基地系列中不知那一本所寫的蓋亞生命體,就是集體意志控制個別個體,其實還有不少科幻小說也講過這類集體意識,這個故事描述其產生的過程,感覺相當合情合理,我有想過這是否真的是人類進化的一步?當然故事說下去太和變了奸角,但如太和所說,智人真的十分愚昧,每一刻都在自取滅亡。 太和在中國發展,看來美國人真的把中國看成大奸角,還把中國弄得亂七八糟,三峽大壩也炸掉,反擊時只打沉了美國第七艦隊幾條船,把中國說得相當低能,看時有點不是味兒,但無可否認故事相當精采,這些新科技都有相當現實根據,所以真實感十足,場面又勁,可想像拍成電影的畫面亦勁有看頭,總之想像這本書是荷里活A級科幻娛樂片便是了。
Title: Pride尊嚴:池袋西口公園10 Author: 石田衣良 不知不覺間,池袋西口公園系列已來到第十本,這本包含四個故事,當然都是講真島誠這個池袋麻煩終結者,受托解決池袋麻煩事。 老實說看池袋系列已沒有初看時那般驚喜,去東京時還特意繞去池袋西口公園,原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公園。今天看是帶點感情分的,看看真島誠生活得如何,孩子王安藤崇又如何有型等等,當然,故事還是好看的,看看今日日本那些青年,特別是處在較下層的人是如何想如何生活,日本的經濟不景到底影響了民間多少,感覺是悲涼中又帶點希望。 最近開始煲韓劇,先發覺韓國近二十年間是如何快速成長,這些軟實力有很多創意和技巧,不要說港劇,連日劇也相當固步自封,是經濟不景令資金短缺還是甚麼,令這個曾經多姿多采的日本沉淪?真希望日本新一代能像真島誠般走出自己的路。
Title: 母性 Author: 湊佳苗 看書封底的介紹:湊佳苗認為自己身為作家,最想寫的故事一個是《贖罪》,另一個就是《母性》了,甚至覺得能夠寫出《母性》這本書,就算以後不再寫作也沒關係。 一心對這本《母性》有頗大的期望,踓然不至於要掉書,但實在有點失望,《贖罪》我看了,對於當中的沉重很有感覺,是我喜歡的一本書,但這本《母性》可說湊佳苗的作品中較失色的一本,但她自已卻如此期許... 故事是圍繞母親和女兒的故事,母親有自己極珍視的母親,但一次意外中,母親要選擇救自己的母親還是女兒,從此生活就完全變調。 這個母親本身是很古怪的,所有的感情和行為都是由別人的評價來出發,想獲得母親的讚美,要幫助人因為如此會被母親讚美,之類之類,其實相當得人驚,人生的價值觀完全建立在別人的眼內,幸好她最仰賴的母親的確有一顆善良的心,是一個正常又充滿愛的人,但自從失去母親之後,面對的是刻薄的奶奶,從此受苦兼沒人去肯定自己,就變得愈來愈古怪,女兒不知為何都很渴求母愛,又是很想得到母親的肯定,但我又看不出為何女兒會如此,這便是我不太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很多人的感情都很古怪,母親的丈夫以為會有更多描述,但用本日記說過一點就算了,感受不到書中人物的感情,令我扣了分。 看這本書時反而想起日劇《Mothers》(港譯《愛母罪》),說虐兒和棄兒,描寫了幾個不同的母親和女兒,反而給我很深刻的感覺,精采得多。
Title: 學生街殺人 Author: 東野圭吾 典型的本格推理故事。 一條因大學改了門口方向,而逐漸步向蕭條的學生街,一連發生了幾件兇殺案,與這些案件緊緊相連的光平,一步一步解開所有謎團,揪出殺人兇手。 說其典型,實在典型,故事集中在學生街,相關人物就是來來去去那幾個,甚至還有形同密室的電梯凶案,很像那些甚麼山莊殺人事件,只是範圍擴大了,也沒有被風雪圍困等不自然的設定。相對來說,是較貼近現實的本格推理,再加點點社會轉型的變化,人生路向的抉擇等議題,普普通通的一個作品。
Title: 冤罪者 Author: 折原一 折原一的書都是厚厚的一大本,這本都不例外,老實說,看得實在有點不耐煩。 故事是說小社區發生一連串女生被姦再燒的慘案,最後捉了一個凶手,但只能以其中一單案件來起訴他,獲判無期徒刑。十二年後卻翻案成功,發現他是無罪的。 踓然一早已猜出那一個人有問題,那些描述有古怪,但折原一總是翻橋再翻橋,實在猜不透結局,但仍然是我不喜歡本格推理的本質,太努力去成就詭計,所以最後就只剩下詭計,追完故事就甚麼都沒有,而且也實在太離奇了。
Title: 全都藏好了 Author: 薇比克.羅倫茲 感覺很像《別相信任何人》,都是一個有精神病問題的人的自述,由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層一層揭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陰謀,不過我覺得《別相信任何人》好看一點。 故事是由一個因痛失女兒和幸福婚姻,而引發強迫症的女子瑪麗出發,先是指她精神病發,殺死自己至愛的男朋友,於是萬念俱灰,被囚在精神病院,拒絕接受治療,後來慢慢打開心痱,向醫師傾吐事發經過,卻揭露驚人事實,疑兇另有其人。 老實講,一開始有點悶,花了太多篇幅才進入主題,要到瑪麗開始講往事才開始好看,其經歴都相當吸引,令人有追的衝勁,但問題是太好猜了,看到一半已估到背後有陰謀,而且已鎖定疑人,所以佈下的疑陣,完全只是令我堅信我的估計,結局有那麼一點點小不同,快快追完後沒意外驚喜,所以感覺只是一般。
Title: 華萊士人魚 Series: 岩井俊二 唔知點解,一直都以為這本書是西方鬼佬書,直至打開書本閱讀,才知道是《情書》作者的作品,可能被華萊士這個西方名字誤導了吧! 故事就是人魚的故事,以科學家華萊士的一本著作《香港人魚錄》,引出了人魚的存在,指出人的進化中,由類人猿到現代人中間,有一大段的空白,原因是人走到了水中進化,後來重回陸地進化成今日的人類,但仍有一個分支留在水中生活,是水人,亦即是所謂的人魚,故事就是找到人魚和人魚後代。 不過作者描述到真的一樣的華萊士與《香港人魚錄》,華萊士是真的,但《香港人魚錄》似乎就是作者的創作,立即令我對此書打了折扣,故事完全是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如果是這樣的話,故事情節和感人度都不是太夠。 其實我看的時候都有點疏離感,布下的謎團,最後就是靠一次見面完全解開,這類說到似層層的故事,最好是有一些根據再由作者的幻想補完,但完全空想之下就會不夠紮實,另一方法是世界觀要更宏大,如也是講水中生活的人類的《黯》,那個世界就完整得多。這本普普通通罷了。
Title: 一秒之後 Author: 威廉.福岑 一秒之後,世界就完全變了樣!說的並非天荒夜談,而是只要在大氣層引爆一枚核彈,以前所擔心的核彈問題反而次要,核彈引發的副產品電磁脈衝,令所有精密電子產品報銷,世界就倒退回沒有電力的時代,更糟的是,以前沒有電力,所有配套就是在沒有電力之下運作的,現在突然沒了電力,住在18樓C座的人要行18層樓,自來水沒了,雪櫃沒了,所有通訊沒了,更恐怖! 故事就是如此,據說這並非科幻橋段,電磁脈衝的威脅確實存在,背景設定在美國山區的一個小鎮,住民約一萬人左右,想像一下在香港的話,情況更恐怖,我們有七百萬張嘴,而差不多完全不生產糧食! 當沒了文明之後,大家就會發現生活是多麼脆弱,故事是講當過軍的歴史教授帶領黑山鎮渡過困難,免得大家在末日中成為禽獸。教授約翰寫得很有人性,也有軟弱的時候,但老老實實,我覺得這本書只是普普通通,看到一半有點悶。 可能因為末日書看得多,亦太愛看美劇《The Walking Dead》了,人與禽獸之間應如何分野,在絕境中如何仍保存自己成為一個人,在《The Walking Dead》中給我思考和震撼的衝激更多,而且教授一再強調甚麼美國人之類的,又有點大美國感覺,又扣了點分啦!
Title: 所羅門的偽證I:事件 Author: 宮部美幸 只要是宮部美幸的新書,一般是看都不看就放進購物籃(我的書多是從博客來網購回香港,踓然郵費不便宜,但買得方便又齊全,而且網購一般有79折,加上運費,和在香港大型書店買差不了多少。),所以這本《所羅門的偽證I:事件》,直至看到最後,都不知還有II和III,只覺得奇怪,點解都無解開真相呢?上網一查才知II及III要等6同10月先出!早知就等齊先睇。 真估不到啊,厚厚的上下兩冊,才只是事件的開始。故事發生在一間國中,聖誕日在學校的側門發現了一個學生柏木卓也的屍體,由此揭開一連串事件。 日本的校園文化的確很古怪,老師和學生很多人都戴上假面具,總是想在這個時刻應做甚麼反應才恰當,作者由不同人的主觀角度去說事,涼子如此如此,健一如此如此,森內老師如此如此,津崎校長如此如此,但一轉另一個人的角度,就完全是另一件事,就像森內老師,她自己是很有熱誠去同學生親近,但在學生眼中,她會當一些有問題的學生透明或是看不起人,自己無意之中做出來,還是別人疑心生暗鬼呢? 每個人都有黑暗的一面,踓然是一本講初中學生的書,但當中的黑暗味很重,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到底真相是否重要? 接近800頁的書只是講了事情的開端,但人物的描寫可能因為夠篇幅,都寫得很特出,可惜還未解開疑團,先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