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神也鬥不過愚蠢 Author: 以撒艾西莫夫 Publisher: 鸚鵡螺文化 Release Date: 2021-10 Pages: 452 又一本以撒艾西莫夫的「新作」,所謂新作是中譯本新作,以撒艾西莫夫的著作那麼多,為何除了頂頂大名的《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就沒有多少中譯本現身呢?像今次這一本寫於1972年,隔了50年,今時今日,他的作品依然一點也沒有脫節的感覺! 故事是寫有個科學家哈勒姆自視甚高,遇然讓他發現枱頭的一塊不知甚麼人留下來的鎢金屬,突然變了樣,本來也不大理會,但為了和有金童之稱的同事丹尼森鬥氣,死查到底,竟然發現鎢186變成了理應不存在的鈽186,聯合其他科學家後,終於發展成換能空間,和另一平行宇宙的人交換鎢變成鈽,在鈽衰竭成鎢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潔淨的能源,為人類解決了大問題,哈勒姆一躍成為換能空間之父,受世人景仰權力如日中天。 哈勒姆成名後,百般刁難看不順眼的丹尼森,當有人質疑換能空間時,也毫不留手全力打擊,一個名為拉蒙的科學家,發現這個換能空間會導致太陽大爆炸,想驗證自己的理論,但立即處處碰壁,哈勒姆遇到會動搖自己地位的人,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的權勢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看到這裡,我真的有點懷疑這是一本披着科幻外殼的政治諷刺小說! 不過其實這真的是一本科幻小說,中間有另一個平行宇宙的外星生物生態描述,非常新奇有趣,有月球殖民地的建立,有關於宇宙大爆炸的推想等等,好看!
評分
Title: 永遠的蕭邦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瑞昇文化 Release Date: 2015-2 Pages: 361 終於正式看中山七里的岬洋介系列系列,不過不是由頭看起,是由中段開始,因為早期的兩本已經絕版了,要去圖書館借書才可以看。不過我不是很喜歡這一本。 故事以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為背景,主角是東道主波蘭的參賽者楊,從他的視角看這個比賽和各個參賽者,岬洋介正正是其中一個參賽者。今次比賽在恐怖襲擊的陰霾下進行,由預賽開始,便伴隨着一個個恐怖襲擊,而主事者好可能是叫「鋼琴家」的炸彈專家。楊一邊面對恐襲一邊見識到世界各地鋼琴好手,特別是盲了的日本鋼琴家榊場用心去感受音樂的影響,令他不斷蛻變成長。 看推介文,說作者寫鋼琴演奏寫得很出色,不過我覺得同樣寫鋼琴比賽,恩田陸的《蜜蜂與遠雷》對音樂的描述更精采。《永遠的蕭邦》寫於2013年,《蜜蜂與遠雷》則寫於2016年,恩田陸是否多多少少受到啟發呢?我覺得這一本最大的問題是一邊寫比賽一邊寫推理,要查出「鋼琴家」是誰,結果推理部分感覺有點草草,隨隨便便便結束,而音樂部分又不及《蜜蜂與遠雷》,所以我的印象不是很好。
Title: 永恆的終結 Author: 以撒艾西莫夫 Publisher: 鸚鵡螺文化 Release Date: 2021-3 Pages: 360 以為不會再看到艾西莫夫的新書,怎知突然間又有兩本中譯本出現,一本便是這本了。 艾西莫夫本身是科學家,也會寫科普書,但他的科幻小說並不走硬派路線,一般都只是提一個概念,便以此為中心發展故事,像著名的機械人三法則,便衍生了一系列有關機械人的故事,甚至直到現在都還有不少電影小說在引用;《基地》系列則是由虚構的心理史學來推動故事,像我這種普通人,也絕不會看不明搞不懂。 《永恆的終結》則是建基於永恆域的出現。27世紀有人發明了時間力場,後來更創造了一個超越時空的永恆域,永恆域生活的人叫永恆人,他們來自不同世紀,隱藏在時間之外,監察真實世界,會在重要時刻作出取小改變以免發生大災難。在這個設定下,永恆域中一個執行人哈蘭作為主角,開展了其故事。 哈蘭的人䛇其實頗不討好,非常自我中心,後來他喜歡上一個被帶進永恆域的女子,一頭裁了進去,幹下種種魯莽之事,完全不顧後果如何重大,一邊看實在覺得相當討厭,很想打他幾巴掌,但故事後來的發展,又令我大大改觀。 以下談到內容,很大的雷,想看這本書的勿看。 原來一切都是算計,劇情還要反轉再反轉,先是被上司永恆域最偉大的計算師圖伊索當作工具人使用,以令時空關係完整,但哈蘭以為心愛的女人已被永恆域的人處理掉,發脾氣破壞了圖伊索的行動,打算摧毀永恆域。但永恆域沒有毁滅,原來他的女人諾伊絲仍安全,於是圖伊索讓他帶着諾伊絲一起去27世紀以挽救破壞行動,但去到27世紀,哈蘭證實了原來諾伊絲一樣把他當工具人使用,目的是摧毀永恆域,真可憐呀,是因為哈蘭的個性又天真又自我又易猜,所以人人都把他當工具人使用嗎?原來主角這麼討人厭是有原因的,這種性格才會引來連串故事。 故事的轉折很令人意外,但其實包含的意義更重要,諾伊絲要耍手段,原因是永恆域努力去改變真實世界,避免災難發生,令人類更幸福,但誰人去決定甚麼是幸福?諾伊絲的說法是永恆域不斷阻止人類勇闖太空,結果當太空中滿滿是智慧生命時才去探索宇宙,無論那裡也不歡迎人類,最後只好打道回府,不再外闖,發覺地球是無限自由圍繞成的監獄,後來人類就滅絕了。不過我覺得那一個解釋都不重要,永恆域自大到覺得有權去主宰所謂人類的幸福才最恐怖,香港人最了解了!借來看看現今世界同樣適合,這本可是六十多年前的作品呀!
Title: 五張面具的微笑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瑞昇文化 Release Date: 2014-12 Pages: 375 今次開始看中山七里的岬洋介系列,不過這一本反而比較像前傳,岬洋介只在最後一個故事現身,本來書名叫《要介護偵探事件簿》,就是以一個坐輪椅的老伯香月玄太郎作主角做偵探。 雖然不少故事都是以介護士美智子的視角出發,但主角還是那個脾氣暴躁愛罵人的老伯,一開始我不太喜歡那種有點刻意的人設,但看下來一個一個故事,老伯整個人設變得立體,慢慢覺得老伯都幾有型,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去看透世情而破案。像〈四個署名〉中,老伯被銀行劫匪脅持,卻看透劫匪們的底細,最後的結局老伯更型到一個點,真想咀佢一啖! 中山七里這個作者真的很特別,竟然在48歲才出道做作家,看維基資料,第一本書在2010年出版,而到現在2022年已出版了六十多本書,嘩!我是先由很暗黑的御子柴禮司系列入手,然後再看連續殺人鬼青蛙男系列以及刑事犬養隼人系列,接着會看真正的岬洋介系列,看介紹說作者寫有關古典曲的故事很精采,可惜這系列的第一本,亦即其得獎出道作《再見,德布西》已買不到,也許有機會去圖書館找找。
Title: 災難觀光團:命懸一線的旅程即將出發 Author: 尹高恩 Publisher: 寂寞 Release Date: 2022-3 Pages: 272 將災難包裝成一項旅遊事業?這本書的故事便是從一間專門規劃災難觀光團的旅行社為起點,女主角尤娜是企劃人員,就是負責規劃行程內容。災難觀光團這概念也不難理解,像你去廣島旅行的話,應該也會去看原爆館,去淡路島也會去北淡震災紀念公園看阪神大地震後出現的斷層,災難觀光團只是以災難為中心的包裝罷了。 尤娜在公司日漸失勢,半放假半強迫下出了一趟差,去視察一個可能要關閉的企劃,這是位置很不便以天坑為主題的小鎮美奈市。美奈市有一間大型度假酒店,但行程內容平平無奇不甚吸引,結束數天的行程正要回國,尤娜卻意外走失了,只好回到度假酒店,卻慢慢發現了美奈的大秘密,連自己也捲入其中。 以下有雷 大秘密就是美奈市的市民都是在遊客面前做角色扮演的,而且這裡也漸失去吸引力,所以當中的有力人士保羅便計劃人做天災,令美奈重添「魅力」,尤娜加入了其中,但參與人為天災等於眼白白看着不知情的人送死,不過由於分工仔細,便好像與自己無關。不知作者是否想寫這種半自知又離身的作惡,構思是很特別,但要自製天災,真的可以靠分工仔細而保密嗎?我不是太相信,所以看到尾段有點出戲。
Title: 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神帝、異端、聖殿 Author: 法蘭克.赫伯特 Publisher: 大家 Release Date: 2021-9 Pages: 766/303/495/542/607/582 終於,終於捱完這套《沙丘》系列了,足足六大本,長不是問題,問題是我覺得不好看!我這個文科生,連硬邦邦的硬科幻《紅火星》系列都看得下,這套沒有深奧的科幻背景,我反而看得很辛苦,一點也不投入,或者說一點也不理解? 我知道《沙丘》是經典,影響後世很多科幻小說、電影,那種古老又有點未來味的風格,像撲翼機之類,就在宮崎駿的《天空之城》見過了,那種王子復仇的氛圍,《星球大戰》是否靈感源自於此?但我就是不.喜.歡! 第一本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想像國王的諸候之間的爭鬥故事便對了,只是將規模放在星際間,當然作者有一個很吸引人的世界設定,經過不知甚麼大戰後,不許人們使用電腦,以免被機器操控,在依靠人腦之時,發展出以香料來增強能力的方法,而這種香料只有沙丘星出產。 詳細內容我就不說了,反正我不知自己讀懂了多少。我覺得說這個系列是科幻,不如說是奇幻小說,排斥電腦後,這個世界有所謂晶算師,就是以人腦代替電腦的工作,又有甚麼真言師之類,有活像女巫的貝尼.潔瑟睿德女修會、宇航公會、忒萊素人等等,只要脫下星際的背景,基本上就像《魔戒》那種故事,那些人靠着香料,經過一些儀式,又會有他者記憶、預知力等等,所有內容,我覺得與科幻實在搭不上關係。 不過這也不是我不喜歡這套書的原因,除了第一本比較有劇情,其他多是各本書的主角各種內心掙扎,要救全人類之類,女修會整天掛着基因,要這個配那個,有預知力的又自憐自傷,覺得自己受苦帶領人類找出路,神帝仲神奇,高壓統治幾千年,就是要尋找黄金之路,不如算啦,你放過人類,讓大家開開心心過吧。 最後我只好說一句,我不懂欣賞!我想放咗套書,無眼屎乾淨盲。
Title: 二木老師 Author: 夏木志朋 Publisher: 獨步文化 Release Date: 2022-5 Pages: 320 夏木志朋,第一次看的作者,意外地這本書愈看愈吸引。 主角是一個高中生田井中廣一,他一直都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媽媽也說他很捧,但別人就會說他很怪而交不到朋友,覺得自己是掉落地球的外星人,所以要學習變成地球人。以為這是談日本人喜歡大家一樣,不敢提出個人意見的現象,但故事又加了另一人。 這個人是美術老師二木良平,表面上就是一個普通到不得了的老師,喜歡最大眾的歌手,最人畜無害的存在,卻被廣一發現老師是一個畫蘿莉控漫晝的漫畫家,二人碰上了,引發之後一連串的故事。 一聽到只對小孩子有性衝動,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會覺得變態、不可原諒等等,但二木老師對自己的性喜好有很深的反思,亦令我想了很多,另一邊的廣一,其實再深入了解,他不只是不合群,我行我素,本身真的有較大的情緒問題,在日本不容「不正常」的大眾中,就活得更辛苦,這兩個人的互動真的很有意思。 我是支持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大前提是不能影響人,不能強迫其他人,同性戀、SM等等,只要你情我願,完全沒問題。但蘿莉控最大的問題是會有無辜的小孩受害,但如二木老師所說,打算一生孤獨,只追求平面上的漫畫小女生,又或是找未成年的小偶像追追星,那又有甚麼問題呢?當然,老師即使這樣想,也只能披着無害的羊皮去扮演地球人,這個外星人才可在地球生活,真有夠壓抑!
Title: 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 Author: 白石一文 Publisher: 時報文化 Release Date: 2022-4 Pages: 434 這是一本很奇怪的小說,從來沒看過這種形式的寫法,白石一文實在很飄忽,到底他是在精益求精還是在鑽牛角尖? 這本書可說是作者半自白的故事?當中滲入了很多他自身的經歷,主角像他一樣本來是編輯,40歲後才出道成為作家,甚至文中提到的出道作,也是我看過那本。故事不是真的在說故事,而像雜七雜八的談自己的經歷,幾個死去的朋友給他的啟示,令他想了很多東西。在《一億元的分手費》我很喜歡作者種種奇特的想法,但基本上都是一個故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但這一本卻是倒過來是寫種種古怪的想法,然後滲入一些故事的元素。 不過這一種奇怪的手法不是令我迷失的原因,反而是作者種種古怪的想法,有很多我都很不認同,例如他今次常說的現在與過去和未來,不存在時間,而是距離,現在和過去的距離,現在和未來的距離等,詳細解說我不覆述了,基本上我是明白的,但覺得有點為寫而寫,又或許他那種過去和現在的存在我不認同,所以就會一邊看一邊在吐糟。其他還有很多他基於種種經歷而引發的體會和想像,但我大都不是太認同,所以看的時候腦袋不斷在反駁,感覺很古怪,失去了看《一億元的分手費》那種共鳴感。 最後有點故事感的,是他和同居者琴里的關係,不斷說不能想像沒有她的生活,沒有她,便.不.能.再.寫.作,What?你到底是愛她還是愛寫作,想繞個圈說自己愛她嗎?結果我的推論是,作者是一個很愛自己的人。 怎樣也好,作者古靈精怪的各種想法,繞來繞去的寫法,卻令我的頭腦全力運作,然後突然就想,我也沒有甚麼擅長,只會寫點東西,一於就雜七雜八寫東寫西,所以我的blog,終於除了遊記和書評外,開始胡亂寫點文章,有興趣就看看吧!
Title: 三島屋奇異百物語七魂手形 Author: 宮部美幸 Publisher: 獨步文化 Release Date: 2022-4 Pages: 318 看宮部美幸的三島屋奇異百物語系列,有點像看衞斯理的感覺,由熟識的人物連接起一個個不可思議的故事,雖然主角由阿近變成了富次郎,但人物性格鮮明,也許不是每一個故事都精采絕倫,但就是很喜歡看看這些人物最近的動向,又遇到甚麼故事。 今次由三個故事組成,三個故事都很有特色,〈火燄太鼓〉是寫一個山中城鎮,有一個神物太鼓,可以幫忙撲滅所有火災,一個青年就為了這個城鎮獻上了一生。〈一往情深〉則是一個苦命女子,為了自己的丈夫和家人獻上自己一生,而對丈夫那份愛的執念,更令奇妙的事出現。〈魂手形〉則是幫助怨靈的魂番和怨靈的故事,怨靈水面因身分地位而慘遭謀害,想助她復仇心願又不想她因害人而難以往生。三個故事都很好看。
Title: 界線 Author: 中山七里 Publisher: 時報文化 Release Date: 2022-3 Pages: 344 接着《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再看這一本,繼續看家人死於311災難的刑警笘篠的故事,這一本更直接的描述311對東北受難居民的各種影響。 故事一開始就是在氣仙沼海邊發現了女屍,最奇特的是女屍持有的身分證明竟然是笘篠在311「失踪」的太太笘篠奈津美,已經過去了七年,為何奈津美活着而不聯絡自己呢?結果去到現場,那個女人不是奈津美,而是完全不認識的人,是誰偷了奈津美的身分個資呢? 笘篠因為太太的身分被盗,雖然案件不屬他管,但仍強行不斷對調查參一腳,大家因為明白他的心情,都悄悄給予幫助,最後揭開真相,都和311有密切關係。 故事本身沒有太大的曲折,今次「逆轉的帝王」沒有在反轉情節上出力,反而多談311對受災人的影響,因公務不能立即回家、身處監獄只能透過電視見到家園被毁、在災難現場看着人像垃圾一樣沖去茫茫大海,全都造成種種心理創傷。早幾年兩次到訪東北,一次是由日本官方邀請去看東北農業的復甦,一次是自己去旅行,仙台、福島、石卷等地都去過,表面當然沒發覺甚麼,只見到有些地方會標出海嘯時水深去到多高,傳媒行程更多是看東北人如何努力重新上路,種出優質而且安全的作物(可參看2015東京東北體驗與花見之旅),這只是充滿正能量的一面,心中的創傷,就不是那麼容易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