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智能生物/生命最後一分鐘 Author: 孤泣 Publisher: 真源 Release Date: 2017-10/2016-11 Pages: 253/285 先此聲明,我是以非常沉痛的心情來寫這一篇文章,因為我已決定暫時放棄閱讀孤泣的作品,我從《Apper1》開始看,不經不覺已看了7個年頭,是我會看的幾個香港作者之一,這個blog中「我的書櫃」之下,作者分類特別有孤泣一欄,證明我曾是長期讀者。以下的文章,如果你是孤泣的粉絲就不要看了! 我先是看了《智能生物》,因為感覺上有點像我最愛的《低等生物》,其實是講上帝島上的居民其實全是機器人,是大型實驗,記憶都是輸入的之類之類,最後引伸甚麼是人類?甚麼是生物等問題。不算是新鮮橋段,不過不是新點子不要緊,重要的是故事內容。不過我覺得作者有一個問題愈來愈嚴重,就是站在高地,質問甚麼是人類之類的問題,可能我年紀大,這些點子唬不到我,煞有介事的反問,實在有點反感,故事情節亦沒有以往的精彩只是很刻意的再三強調是否人類的問題,而不是用情節的舖排引導人去思考。其實我只是看了上集,沒勁去買下集了。 看完這本忍着不寫分享文,再看放在書櫃有段日子的《生命最後一分鐘》,看看有沒有好一點,結果是⋯⋯沒有,這個名字有點痹的「愛情神秘調查組」尋求所謂真相,一再用小妹妹的眼光去看主角田品日和周夢島,然後不斷說他倆好勁,推理能力好強之類,就像韓劇老愛一再出口術強調Oppa好靚仔,不過那些料事如神很難令心信服,作者要寫一個人料事如神很容易,因為事就是作者作出來,但要有說服力,又是那句,要看情節安排,那個「意外機構」非常離奇,接受委托後,對像意外死了,收錢後連委托人也殺掉,真的可以嗎?還有人上門幫趁嗎?普通一個媽媽生本來欠債到要出賣妹妹,後來要為妹妹報仇,竟然可長期聘用這個「意外機構」,門檻是否低了一點?我以為這麼厲害的組織,只有最有米那0.0001% 人可以聘用。 情節安排是偉大的催眠和入夢,是否受催眠和受夢境影響,作者寫來真的很方便,雖然最後有些說故事的詭計,不過我已完全投入不到故事了。連看《Apper》時很欣賞作者努力想各種奇特的詭計那種感覺都沒了。 而我一直說孤泣作品的問題是人物性格不夠立體,不但沒改善,反而更惡化,大部分主角我覺得性格是很相近的,人物設定只得外皮,沒法用情節去建立具體的感覺。 另一個問題出在出版社,之前好像是《Apper2》,又是這間真源,今次一樣錯別字、漏字、多字不斷出現,《智能生物》特別嚴重,令我去翻版權頁想看看編輯的名字,不過沒有,只好怪罪整個出版社。本來我自己也是編輯,不忍心特別挑這種問題,畢竟自己也深知有時就算看十次也會校漏字,但問題嚴重的話就不是發瘟,而是水準有問題,不去計嚇我一跳像《Apper2》那種不斷把遙控誤寫搖控,需要有一點語文水平的錯字校正,連多看一次便會發現的兩個的字、「追尋夢想的追夢」(這句是我作的例子)重複了動詞的句子等等,只可說是大意錯校不斷出現,那已經是沒有帶腦去工作了! 正在看乙一的《殺死瑪麗蘇》,這一篇短篇正正說出了孤泣的問題,瑪麗蘇就是作者的投射,用瑪麗蘇便會很方便的想寫甚麼便寫甚麼,孤泣是時候殺死瑪麗蘇了!
2星
Title: 水底的妳們 Author: 珀拉.霍金斯 Publisher: 寂寞 Release Date: 2017-11 Pages: 367 看封底和作者介紹,對這本書有點期待,不過真的翻來看,卻有點失望。 故事是說一個小鎮,有個黑水潭,歷年來有好幾個女人都走到這裡自殺,原來一層層揭開,原來不是那一回事,死者不是自殺不是意外,是被處理掉的麻煩女人。 我沒穿橋,封底大致都有寫這些內容,令我不大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應是其說故事的方法,全書分成一小章一小章,由不同人的主觀角度去說故事,雖然有點特別,但也不是沒見過的方法,但說故事的人太多,感覺有點亂,亦不易記得這個人是誰那個人是誰,而且角色不大討好,看自述看他們的感受,但大部分人都不能令我喜歡,一邊看一邊覺得有點煩,然後近尾聲開始揭開謎底,本應較有看頭,的確緊張一點,但主要還是覺得:唓,咁咋? 還有另一個原因,我追了十年的《武道狂之詩》終於出了大結局,儲齊一套極希望快點開波由頭開始追一次,所以對現在進行式的書特別無耐性,差點便中途放棄了!好現在可以全身投入《武道狂之詩》了。
Title: 凶港生還者的善與惡(上、中、下) Author: 超值牌 Publisher: 青馬/釀字工房 Release Date: 2017-7 我相當喜歡《凶港》,所以二話不說買了續篇《生還者的善與惡》,不過呢,看完之後相當失望。《凶港》本身三部曲相當完整,雖然仍是帶點港產書的粗糙,但內容以香港為背景,由屯門一直出逃,投入感很高。 以下有點劇透,請自行決定是否看下去。 來到這一本,以為是講後來災後的生活,原來主要是講災變時平衡發生的事,本來也沒問題,不過很多情節變成沒頭沒尾,加入了具異能的洛特克,但這種人是如何出現,石磊做了甚麼,最後神秘的集團是甚麼人,為甚麼好像早在災變之前很久已安排了臥底在唐司長那處,為甚麼最後好像只是想製造殺戮,目的是甚麼,作者撒出了大量疑團,但卻沒解答,想再有下一套?但這一套已趕走了我這個讀者。 本來開始時還覺得OK,上中集書末加入了一些外傳小故事,反而很有趣,來到下集簡直急轉直下,只是殺來殺去,江子聰的性格改變也完全沒說服力,在投入不到的情況下,多字少字錯別字一再出現,編輯上的是但求其如直排書的數字沒有豎直等,非常礙眼,可能是換了出版社,釀字工房非常唔掂。 總之,這一套看完了,真的不會再繼續了。
Title: 陀螺儀 Author: 伊阪幸太郎 Publisher: 獨步文化 Release Date: 2017-8 Pages: 275 對於我來說,伊坂幸太郎的書有兩種,就是好看和不好看!面對伊阪真的很苦惱,有些書看後令人激動不已,非常感動,有些書看後卻摸不着頭腦,想問:喂,你到底想說甚麼? 這一本屬後者,故事由7個短篇組成,故事表面都很簡單,有時有些無厘頭,像〈Gear〉一文是講一輛在未日世界中載着一些人向前駛的箱型車,類近巴士的車,車中人各有各說的,看完完全領略不到作者到底想說甚麼,唉,到底我還要繼續買伊坂的書嗎? 有期望所以失望,給兩分好像過分了點。
Title: 月之暗面 Author: 安東尼.歐尼爾 對這本書很有期待,可能因為看過幾本有關月球的科幻都很精采的緣故吧,不過看下來,是有點失望。 故事主要就是兩條線,前部分好像分幾條線,其實就只是月球新任警督和失控生化人兩邊各自推進,生化人那邊因在月面向犯罪者天堂煉獄進發,所以便遇上一個個在月球活動的人,不同的人物設計不能說不有趣,但一再有新人物再被殺,就開始有點悶了。警督那邊又流於只是說東說西,我是覺得有點悶啦! 最後就是政變大陰謀,我看來相當不投入。不知為何,不大好看的書,我總是覺得連編都編不好,這本書有頗多不小心的小錯,多個字、兩個字應調轉之類,很多沙石,終於看完了!
Title: 三人 Author: 莎拉.羅茲 很有趣的設定,同一日有四架飛機失事,有三個小孩倖存下來,另有一美國女人活了一小段時間,留下奇怪的留言,三個小孩可活下來簡直是奇蹟,由此展開種種古怪的傳言。 這本書一開始的設定很引人入勝,說故事的方法是這是作者一本關於此事的書,結集各式各樣的的公開資料以及訪問內容,亦是很有趣的方法,不過,可惜呀。 以下劇透 同樣用各種扮報道結集成書的《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就精采得多,讓你從各方面了解事件,這本呢,其實說不了故事全部,最後不但要加出書一週年的附錄,就是作者失踪後留下來的資料,這還說得通,但還要加那個作者最後的經歷,完全跳出了本書的結構,失敗! 而內容呢,一直故弄玄虚,最後是不知甚麼,估計是外星人吧的無聊遊戲,真係任佢講,完全有被擺了一道的感覺。
Title: 人魚沉睡的家 Author: 東野圭吾 這是一本相當沉重的書,要談,一定會有點劇透,先提提大家。 日本一個如此先進的國家,原來在器官移植的法例方面,是相當保守的。接觸這本書之前,有一次無意中看了半集日劇《Doctor X》,故事是形容醫院急功近利,想做多點移植手術,要求在前線工作的主角,遇上合適病人,便主動游說家屬捐贈器官,一看已覺得很古怪,因為設定完全將熱心做器官移植手術的管理層定性為奸角,不是為病人好的人,但鼓勵器官捐贈不是很正面的行為嗎?然後故事發展下去,大約是有個腦死病人,辛苦聯絡上家人,原來這人早已與家人斷絕來往,家人覺得病人對社會無供獻,不如死後做點好事,同意捐出器官。細心的主角發現有個女子在附近,原來這女子一直和病人一起,道出病人原來不是社會寄生蟲之類,最後我無記錯的話,應是拒絕了捐贈,主角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看時嚇得我下巴也掉了下來,怎麼捐贈器官會變成如此負面的事呢? 今次看東野圭吾這本書,才發現可能日本人真的不能接受器官捐贈這件事,腦死了,把器官捐出來不是很合理嗎?我明白一般腦死的病人都是意外突然降臨,家人可能較難接受死亡的事實,但好像努抓着空虚不放,才是王道,那種意味實在很濃。 因意外被醫生判為腦死的小孩,父母本已打算捐贈器官,但最後覺得女兒的手好像因兒子呼叫而動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為女兒續命,不撤走人工呼吸器,還因為父親是研究腦神經與機械結合的公司會長,為女兒以高科技植入人工呼吸器,以儀器刺激手腳自主活動等,令女兒完全像只是睡了一般。我看來,就是一個着了魔的女人,因為放不開女兒,所以堅持令她看來像是活的! 雖然書中都一再質疑政府對捐贈器官的政策,亦不是完全接受母親的行為,但最後我覺得作者仍然相當美化了整件事,令我看得很不舒服! 相信這本書是我對東野圭吾作品中評價最差的一本,因為價值觀實在相差太遠了!
Title: 零地點 Author: 伊格言 買了這本書好幾年了,現在才拿出來看,2013年初版,作者應是在2011年日本的福島事故後,才寫這本書,背景是近現今,2017年的4月,還未到,不過主要要敍述的核事故,則在2015年10月15日,所以已成過去了。 故事從兩個時間點展開,男主角林群浩是核四的工程師,一邊講事故前的日子直到發生意外,一邊則講主角在事故後被發現,但已失去之前的記憶,被政府看管軟禁,於是努力㝷回記憶。本來兩邊寫的確製造了懸疑感覺,有追的意欲,不過看到中段,其中一個角色玲芳的大道理,開始令我有點反感。玲芳是孤兒院長大的,這個孤兒院還會照顧殘障的小孩,玲芳覺得世人要殘障小童適應融入現代社會是不對的,這個文明是各種機緣巧合而形成,殘障小童回歸自然更合適,我相信背後多少在說文明社會發展核電都是錯的。 老老實實,我覺得文明社會不是巧合,傾向《基地》謝頓的學說,其實社會的發展是有一定軌迹,當然不會像自然科學般100%準確,但也有發展的趨勢。而文明社會很多時候反而給予有缺陷的人一個機會,沒有文明的照顧,沒有自力更新能力的人,相信都難以生存,想想霍金如果生在古代,如何得以發揮他的超級腦袋,當然,殘障小童如何走下去,回歸簡樸也是其中一種方法,每一個小朋友都不同,但玲芳那種現代文明萬惡的口吻,令我很反感。 以下開始劇透 寫到背後有很大陰謀,其實只是一個政客在出事後有隱瞞,神秘的孤兒院全員失踪,其實只是走了去跟原住民生活,有需要如此神秘嗎?回到之前的問題,意外後生活肯定艱苦,幾個大人如何照顧一班有問題的小孩,要餵飽他們都有困難,如何生活呢? 核電是一個大問題,用小說寫出來是一個容易吸引人關注的方法,但從中我看不到核電背後理念的探討,只見到指責核四的建築過程出問題,政府監管有問題,故作寫到很離奇的情節,到最後解釋很馬虎,反而淡化了核電使用問題!
Title: 神與狗的賭注 Author: 安德列・亞歷克斯 繼《如果這世界猫消失了》之後,緊接(其實是同時)看了一本又以動物為名的書,又一次,我是不大喜歡這種調子。 故事是神無聊打賭,以動物診所那些狗作賭注,賜予牠們人的智慧,看有沒有一隻死時可以快樂,智慧是否和快樂成正比呢?是一本想談哲學問題的書。然後便創作一些有人類智慧的狗的行為,令我看來很不舒服,老是覺得作者把說話塞到狗狗的口中,只怪我愚笨,我只覺得不自然,完全沒有感動。 以我認為,快樂怎會和智慧掛勾,其實是性格問題,是否快樂只是自己是否想快樂而已!
Title: 行李箱男孩2消失的塔瑪斯 Author: 琳恩・卡波布、安奈特・斐瑞斯 印象中前作《行李箱男孩》是好看的,但看這本2時,實在覺得不怎麼好,看到超過一半,才漸漸有點看頭,只是有點,找回我寫前作的文章,發現這幾句: 「故事是以很多西方小說都喜歡用的多條線交替敍述的方法寫成,我看這類故事也不少,但這本最初看得我一頭霧水,要多次揭回之前的章節互相參照,才搞清楚每條線的人物,原因我相信是每一小節都不夠力去建立特色和捉緊人心的情節。⋯⋯我覺得作者在故事的編排上是有點問題的。」 這段說話可以原原本本搬到這裡,又是幾條線互相交錯去寫,但每條線都鋪得很長,直到一半以後才發生關係,分開那麼多部分,但又沒有足夠的駕馭力,結果只覺亂而減低吸引力,甚麼行李箱男孩,所謂踪小童,只是受生活所迫,無知地闖了大禍,所以「失踪」了。 過了一半篇幅,終於開始搞懂了故事脈絡,其實亦很平平無奇的推理故事,不看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