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 Author: 金琸桓 Publisher: 時報出版 Release Date: 2017-9 Pages: 350 沒有看一本小說心情會如此沉重,這本書是以2014年韓國世越號沉沒事件為背景的故事,主角是深入海底沉船搜尋往生者的潛水員,以他向法官寫的陳情書為主軸,訴說包圍世越號那重重的謊言。 雖然是小說,但當中所述是作者經過多時的資料搜集,採訪過很多相關人士所得知的故事,世越號為甚麼會沉沒固然還沒找出真相,但肯定的是意外發生後,除了即時救起的人外,竟然沒有展開行動去救援仍在沉沒中船上的乘客,是完全沒有!船長還廣播叫乘客留在房中待救,自己卻跑了!政府卻宣稱有500個潛水員入海救人。深海潛水員去做的,其實是在意外數日後,開始深入沉船中找尋往生者,把他們帶回家。 這些民間潛水員在出名凶猛的孟骨水道深潛,亦只有他們進入沉船,海警潛水員只是協助,但民間潛水員卻要住在設備不全的駁船上,睡在地板上,一天三次配合水潮時間入水,反而海警則當值8小時,然後回艦艇休息!民間潛水員只憑着想把孩子(失踪者大部分是參加畢業的高中生)帶回去給父母,於是相信政府,不問薪酬不理不合理的工作和休息環境,堅守岡位。但這個可恥的政府為了分散視線,卻散布謠言,說潛水員收高人工,為了多賺錢,找到遺體也不送上來等等,又說罹難者家屬只為收更多賠償金而示威等等。 這些潛水員政府用完即棄,撤離後只支援治療幾個月就中止,大部分人都患上減壓症、骨枯等,因為沒有用屍袋,直接緊抱着遺體帶上水面,精神上受的創傷更深。說了這麼多,還不足以形容這個政府的無恥和包括往生者、生還者、家屬、潛水員的苦! 小說的結尾很樂觀地,主角和家屬一起等世越號打撈上來,但現實中,主角原型卻自殺死了,這本書我多是一邊看一邊哭,還未看完就去翻世越號的資料來看,現實真的往往比小說更荒謬和不合理!幸好,朴謹惠也倒台了,希望有一天可還原世越號的真相。 看見南韓這個先進的現代城市,一宗災難,突顯很多匪夷所思的問題,最奇怪的是千夫所指的朴謹惠,固然在發生事故後忙着美容,7小時後才現身很不該,但為甚麼救災要總統下命令呢,不是大規模的調動,而是好像最基本的救援也沒有,很難想像飛行服務隊要林鄭下令出發。另一方面,政府又真的敢散布各種一查就拆穿的謊言,而這些謊言又真的影響很多民眾! 不過相信南韓即使問題多多,在民眾的要求下,現實是正在進步中,反觀香港,好驚會退化到不知甚麼樣子。
生活
Title: 82年生的金智英 Author: 趙南柱 Publisher: 漫遊者 Release Date: 2018-5 Pages: 212 韓風吹得勁,我也先從追韓劇入手,繼而聽K-pop,最近還走去學韓文,早前看過兩三本中譯韓國小說,感覺很不錯,見到介紹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是去年的話題作,還會拍成電影,便買來看看。 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82年出生的女子,名字是普通不過的金智英,在她34歲生了女兒一年後,開始變得不尋常,不時像有人附身般,變成另一個人,有時是其母親,有時是學姐,丈夫在尋找方法醫治她時,開始明白到她的過去。說是過去,不要想到她受了甚麼虐待,其實平常得就是一般韓國女性的處境:男尊女卑,小時候家中以弟弟為尊,學校甚麼也讓男同學先行,職場上處處受壓,做得多好,工資較底之餘更沒有給予機會,對懷孕和有孩子的員工不友善,覺得反正也會辭職做主婦,結果因沒有公司政策配合,女性無奈之下往往成為犠牲品要放棄工作,形成惡性循環,金智英相信就是在重重壓力下發病。 本來看這本書時有點失望,因為故事就是如此簡單,作者並沒有添加甚麼戲劇性,只是金智英出了毛病,而說故事可說沒甚麼手法,先交待2015年金智英發病,然後就直接回到82年智英出生,順序訴說其人生,沒有兩段時空穿插之類,所以我看時就有點如白開水般。有時還會覺得智英的控訴有點敏感,例如男生學號先排,女生排後,我會覺得一定有先有後,分先後也不一定是歧視之類。 不過剛才想寫這篇讀後感,search了一下這本書的新聞,發現這本書原來在韓國鬧翻了天,因為男女不平等在韓國簡直就是默認,這本書公然翻出來說,是觸碰了很多禁忌,Red Velvet成員Irene說自己最近在看這本書,已被人罵個不停,還燒相以示不滿,鄭有美竟敢接下電影版金智英一角,就更惹來批評(鄭有美好嘢!)。看到這些,才令我覺得心寒,原來在韓國,女性是如此被黙認為次等人!是我這個外國人,才感受不到這本書用如此平淡的筆觸的用意,追逐韓流的你,或許也應來了解一下韓國社會。
Title: 惡毒女兒 聖潔母親 Author: 湊佳苗 Publisher: 皇冠 Release Date: 2017-10 Pages: 254 愈來愈喜歡湊佳苗,連短篇也很喜歡,上次《山女日記》是比較光明帶療癒的短篇,描寫女性心理非常透徹,今次則是女性的黑暗面,一共六個故事,只有最後兩個故事是有關聯的,都很好看。 每個故事大致都是以第一人稱寫成,你可以完全投入角色的視角和感情變化,於是很明白她為何這樣說,但故事發展下去往往出人意料。故事內容就不多說,只說說感受,最喜歡〈善良老實人〉這一篇,一個涉嫌殺了同行男子的女性,證人都說男子是好人,但聽女子剖析自小被母親教育成一定要做個善良、熱心幫助人的過程,你就會為那個女子歎息,到底甚麼是善良呢? 書名那兩篇〈惡毒女兒〉、〈聖潔母親〉本來我是沒那麼喜歡的,但看完後卻不斷在思考母親到底是否毒親,女兒又是否惡毒呢?大抵好作品就是刺激人去思考,這一本做到了。
Title: 政與源 Author: 三浦紫苑 Publisher: 春天 Release Date: 2017-8 Pages: 239 這是兩個老頭子的故事。雖說是老頭子,卻有很多關於愛情的反思。 政是一個一板一眼的人,戰後好好讀書,考入銀行,老老實實苦幹一輩子,老來老婆和女兒都離棄他,一個人孤伶伶在故鄉生活;其好友源卻是完全相反的一個人,在戰時失去所有親人,讀書不成,跟着師父學了一門做花簪的手藝,生性放蕩不覊,卻拚了命追了一生摯愛做老婆,卻早早離逝,無兒無女,也是一個人過活,只是收了個徒兒徹平。 政好像是社會人,了解社會中的一切,源卻獨立獨行,不大理會世人眼光,但前者相當冷清,後者卻大受身邊人歡迎,真的很有趣,細看情節,其實所謂社會人,雖然會看場合小心行為,卻對身邊人有一個潛規則的要求,覺得別人應怎樣怎樣,家人應怎樣怎樣,所以反而不好相處,或者說只可維持面那一層關係。 故事只是一些生活小趣,兩老幫徒兒徹平擺平種種困難娶老婆,一邊反思一生的價值,是很溫暖的小故事,旅行中亦火速看完!
Title: 潛水艇 Author: 伊坂幸太郎 這本書有一本上集,叫《孩子王》,記得是最初開始看伊坂時看過的一本書,只有印象幾好看,但完全忘了內容是甚麼。看了這本續篇,應該都是以日本家庭裁判所的案件為中心,即未成年犯人的教化問題。 在日本,未成年犯人會受保護,媒體不得公布名字,受到的懲罰也是以教化為目的,主角武藤正是在家庭裁判所工作,雖然說他是主角,因為整本書是以他的視角出發,但他是一個「正常人」,一個普通有社會規範的人,其上司陣內才是伊坂筆下那些充滿荒謬感的主要人物。 少年犯有幾個,一個是非常聰明,寫恐嚇信去恐嚇曾經恐嚇人的少年,一個是父母死於車禍,朋友死於車禍,卻走去無牌駕駛撞死人的少年,一個是少時曾撞死人,一直生活在贖罪的陰影下的青年,究竟少年犯罪是否應姑息?讓他有重生的機會?但因他而死的人已救不回來,是否太寬鬆呢?社會又應如何看待這些受保護的少年犯?這些少年犯又應以甚麼態度活下去呢? 全都是很沉重的話題,但在伊坂很荒謬的包裝下,輕輕鬆鬆的引領你去思考,好神奇!不過主角也想不通,只能每個個案去考慮,也許這就是最佳答案!
Title: 在孤單盡頭狗兒教會我的重要事情 Author: 瀧森古都 又是一本賣狗狗的書,其實是由三個故事組成,主要人物都是那幾個,駕着由露營車改裝成圖書車周遊的米治大叔、住在兒童教養機構的小五男生宏夢、外表像混混的萬事通公司社長紺野。 三個故事都有一隻狗,其實只是借狗狗來說溫情故事,雖然故事要靠有太多巧合來推展,不過因為故事背後的情感相當真緻,所以這些缺點都可以睜一眼閉一眼。 第一個故事是講孤獨老人愛子之心,用了不當的方法去對待狗狗,以為狗狗不愛自己,當然就⋯⋯ 第二個故事是因意外失去家人的孩子,和假爸爸一起生活,覺得這個假爸爸其實是拋棄自己和媽媽的父親,真相呢⋯⋯ 第三個故事是有關主角米治大叔導致他現在如此孤單過活的事件,真相終於浮現⋯⋯ 所有故事都是有關孤單,很療癒的,只是稍嫌刻意。
Title: 池袋西口公園11:恨意的遊行 Author: 石田衣良 原來池袋西口系列已經來到11,追看的時間應該也超過10年了,還記得當年趁旅行住在東京池袋,特意繞去西口看看那個公園,原來只是一個相當不起眼的小公園。 來到11,其實已經變成習慣,主角真島誠聯同G少年國王崇仔解決池袋的問題,看着沒有很大的驚喜,不過還是保持水準,池袋的問題,就是日本的社會問題,可以用一個很平民的切入點去感受。 幾個故事,最吸引我的,自然是〈恨意的遊行〉,主題是一班右翼人士說要趕走中國人的遊行引起的問題,主角的視角,日本人大都很討厭這班人,多恨也好,不應該叫人去死,這是種族歧視,希望現實真的是如此!令我聯想到早前在北區遊行,要趕走水貨客,然後真的出現攻擊行為,幸好這種行為也是被香港人唾棄的。真的要記住保持文明人的理念!
Title: 山女日記 Author: 湊佳苗 很難得一本中篇小說集,可以如此感動我,或許不應說是中篇小說集,因為這本書雖然是由7個獨立小說組成,不過登場人物都有點小關聯,當你還在上一個故事的餘韻中,發現下一個故事又有那麼一點點的連繫,特別感動。 每篇小說都是以一個山岳名為名,故事就是女子登山的故事,每個人背景都不一樣,有的是待嫁的新娘,有的是偷情者,有的是殘留經濟泡沫時代生活習慣的,等等等等,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那麼立體,各自面對不同的困難,或主動或被動跑到山中,㝷找心中的答案。 但我真的相信,登山真的有這種能力,看見主角揮着汗登山找回自己,很令人感動,近來去日本多會安排一些健行,我不敢說是登山,用廣東話可說是行山,但應同日本人的登山有段距離,在大自然中,老套講句真的可洗滌心靈,或許真的試着安排一次登山活動?
Title: 明日的孩子們 Author: 有川浩 有川浩有新書,通常立即click入購物車,這本好像連介紹也沒看過,看書名也不知是甚麼,以為是奇幻?原來是以育幼院生活的孩子為主角的一本書。 不要以為是說育幼院的孩子,就是一個個悲慘的故事,不是說這些孩子沒有可憐的身世,都是因各種原因不能與父母一起生活,這本書就是告訴你,這些孩子在育幼院生活有依靠,生活得好好,不用以一副「Oh!可憐的孩子」這種眼光看待。 主角是初來育幼院工作的三田村,就是抱着來打救孩子的心來工作的,在不斷撞板中學會了和孩子相處。 雖然是以帶點輕小說那種輕鬆搞笑的風格,但說的卻是大議題,如何幫助這班失去父母照顧的孩子才是最好。走筆輕鬆,輕輕帶出孩子過去的苦痛,在育幼院安定的生活和對未來的不安,反轉大眾對育幼院的印象!
Title: 人魚沉睡的家 Author: 東野圭吾 這是一本相當沉重的書,要談,一定會有點劇透,先提提大家。 日本一個如此先進的國家,原來在器官移植的法例方面,是相當保守的。接觸這本書之前,有一次無意中看了半集日劇《Doctor X》,故事是形容醫院急功近利,想做多點移植手術,要求在前線工作的主角,遇上合適病人,便主動游說家屬捐贈器官,一看已覺得很古怪,因為設定完全將熱心做器官移植手術的管理層定性為奸角,不是為病人好的人,但鼓勵器官捐贈不是很正面的行為嗎?然後故事發展下去,大約是有個腦死病人,辛苦聯絡上家人,原來這人早已與家人斷絕來往,家人覺得病人對社會無供獻,不如死後做點好事,同意捐出器官。細心的主角發現有個女子在附近,原來這女子一直和病人一起,道出病人原來不是社會寄生蟲之類,最後我無記錯的話,應是拒絕了捐贈,主角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看時嚇得我下巴也掉了下來,怎麼捐贈器官會變成如此負面的事呢? 今次看東野圭吾這本書,才發現可能日本人真的不能接受器官捐贈這件事,腦死了,把器官捐出來不是很合理嗎?我明白一般腦死的病人都是意外突然降臨,家人可能較難接受死亡的事實,但好像努抓着空虚不放,才是王道,那種意味實在很濃。 因意外被醫生判為腦死的小孩,父母本已打算捐贈器官,但最後覺得女兒的手好像因兒子呼叫而動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為女兒續命,不撤走人工呼吸器,還因為父親是研究腦神經與機械結合的公司會長,為女兒以高科技植入人工呼吸器,以儀器刺激手腳自主活動等,令女兒完全像只是睡了一般。我看來,就是一個着了魔的女人,因為放不開女兒,所以堅持令她看來像是活的! 雖然書中都一再質疑政府對捐贈器官的政策,亦不是完全接受母親的行為,但最後我覺得作者仍然相當美化了整件事,令我看得很不舒服! 相信這本書是我對東野圭吾作品中評價最差的一本,因為價值觀實在相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