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觸角失憶 Author: 羅素•班克斯 這是一本比較奇特的書,成本書就好像幾個人喋喋不休的在自說自話,老實講,是有點悶,但又確實傳遞了一些信訊給我去思考,但我想不同人看會看到不同的感覺。 我是很奇怪美國會這樣起訴人,完全是誘人犯罪式的陷阱,但依然可入罪,摧毀一個人的人生,因為這個人要戴着定位腳鐐過日子,不可離開這個城市但又沒有他可立足的地方,因為法律規定他不可接近小孩聚集的地方,所以只可在堤道下生活。 但我不太肯定這些是否事實,因為這本書說的就是真相不存在,只有你相信的真相存在,如此才可走下去,否則活着都像死人一樣。 好難評的一本書。
生活
Title: 十字架 Author: 重松清 第二次看重松清的作品,之前是<千年之夢>,看印成了鉛字的竟不及我打機時在電視畫面上看的吸引,很奇怪。今次看這本<十字架>,終於感受到重松清的作品的威力。 故事是由一件校園覇凌事件引起,一個國二的男生藤俊抵受不了班上同學的覇凌,在家後園的柿子樹上吊死亡,留下遺書,上面有四個同學的名字,包括他單方面稱為好友的小裕,覇凌他的三島和根本,他喜歡而且在他自殺當天生日的小百合,由此這四個人便背負了十字架,生命因而改寫。 這本書是由小裕的第一身來寫的,主要是道出他和小百合這兩個在事件中比較無辜受牽連的人,如何背負這段經歷走下去。看來是很深沉難受,我一向都主張自己的事自己負責,只是旁觀覇凌沒設法救藤俊是否要負起見死不救的罪名呢?有一點點,但他們都只是十四歲的孩子,大人強加於他們班的罪名實在太大了,被覇凌的人起碼都要向外求救一下,卻自行走上絕路,又怎能怪人不相救呢? 看這本書,又令我想起<贖罪>,也是幾個不大不小的孩子,為朋友受害而背負罪咎感,備受折磨,這又是大人強加於她們身上的十字架。看來都是很令人覺得心酸的。
Title: 來觀光吧!縣廳款待課 Author: 有川浩 說了幾次愈來愈喜歡有川浩,今次也不例外,這本結合旅遊,戀愛,以官僚為背景的尔說,有的可愛到不得了,亦有很多產生共鳴的地方。 故事是說高知縣設立了款待課這個部門,縣廳這官方機構想搞活高知的旅遊業,款待課這班官僚最初依然呆呆的,卻在小說家吉門的喝罵下,找上了當年在縣廳提出熊貓爭取論這富創見的提議,結果反被逼走的清遠協助,結果努力突破重重關卡,朝觀光立縣進發。 小情小趣遍及全書,看到官僚的死腦筋就很好笑,現實卻是結結實實存在的,近至自己和身處的公司,各家大公司,最嚴重的政府部門,其實多多少少也有此現象,想深一層就笑不出來了! 當然以我這麼喜歡去日本旅行,常常透過網絡找旅遊資訊,看來就更有共鳴,很多意見實在說出我的心底話,不過以我看來,其實日本在這方面已做得相當不錯,如果有更多更大野心面對國際的觀光點就好了,即是英文或中文的資訊還是不夠啊。 看完都想計劃一次四國的旅行,希望可以親身去看看高知這個地方!
Title: 三個歐吉桑 Author: 有川浩 退休之後生活怎麼過好呢?如果好像這三個阿伯那樣就好了,第一,要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二,要有事可做。 這幾個有型阿伯,各自有專長,走去偷偷行俠仗義,玩得相當過癮,再加上不好意思善良的孫子祐希和女兒早苗,這個組合有趣極了,亦溫暖到不得了,孫子和阿爺的互動,除了肯定對方的為人,還一個向對方學劍道,另一方就學打扮得較年輕,好有生活味,有川浩就是這點好看,生活中顯趣味,令你產生共鳴。
Title: 女記者手記 Author: 亦舒 再次中了亦舒的伏,原本藍襪子之旅後已決定不買亦舒了,但見這本是講女記者,話晒自己做傳媒,即管買埋呢本,唉!狠狠的中伏了! 看這本書,只有反感,這個年輕的亦舒,有哥哥作後台,薦了她去報館做記者,整個過程就是不斷埋怨,只重視自己感受,對工作一點也不認真,別人出糧給她過癮,好討厭。不要說今天80後沒責任心,這個40後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說她小女孩不懂世情嗎?但她是領人工的,恃着個個是認識的叔叔伯伯就胡來。 試想像如果當時我在這間報館工作,絕對勁憎這個不事生產的皇馬掛,別人做事她在玩!而且整本書沒故事性可言,就是她胡搞的記錄。 後來找了一下資料,原來這本書是亦舒年少時在報紙連載的,真的無言了。
Title: 劇團!Theater Author: 有川浩 也是青春感很強的小說,為追尋夢想而終日不務正業,到底是否在燃燒青春?有沒有意義?相信沒人可以回答,主角兩兄弟童年就受盡如此的父親之苦,幸好有強悍的母親照顧。 兩兄弟長大了,哥哥是超現實的社會人,弟弟則依然長大似的還在尋夢,兩個人的相處好有趣,最好的是有川浩為這個問題有一個不令人過份理想化又不會好冷酷的答案,看完很溫暖。
Title: 打工族買屋記 Author: 有川浩 愈來愈喜歡有川浩了,有不少她的作品只是無無聊聊,看了開心而已(這樣也很了不起啊),但以阪急電車和這本打工族買屋記最能觸動我。 一個廢柴新鮮人誠治大學畢業只做了三個月長工,就辭職不幹,渾渾噩噩了年多,只是隨隨便便打散工渡日,直至母親患了抑鬱症才突然醒覺自己的不是。看着他在工地努力工作,一班工地大叔雖然學識不高,卻能安慰他的心,更教他與父親相處的方法和體諒別人,真的很感人。 看着他一點一點努力,修補家中的問題,大叔們說得對,肯努力和孝順,一定有出頭天。